[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镀工艺的静电驱动式微型扭转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98953.1 | 申请日: | 2013-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7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宏;刘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6/08 | 分类号: | G02B26/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10087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镀 工艺 静电 驱动 式微 扭转 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电镀工艺的静电驱动式微型扭转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扭转器件包括硅衬底(1),依次生长于硅衬底(1)上并进行了图形化刻蚀的氧化硅层(2)、氮化硅层(3),生长于硅衬底(1)以及氮化硅层(3)表面并进行了图形化腐蚀的金属铝层(4),依次生长于硅衬底(1)、氮化硅层(3)以及金属铝层(4)表面的金属Cr层(5)、金属Cu层(6),经光刻定义图形区域后电镀生长于金属Cu层(6)上的金属Ni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扭转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衬底(1)为4-8寸晶向为(100)的硅片,其厚度为400-9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扭转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硅层(2)由热氧化生长,厚度为100-400nm,氮化硅层(3)由LPCVD生长,其厚度为100-2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扭转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硅层(2)和氮化硅层(3)构成复合材料层,经图形化刻蚀后形成KOH湿法腐蚀的掩模,其刻蚀图形尺寸边长为600μm-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扭转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铝层(4)厚度为200-600nm,经图形化腐蚀后作为释放可动扭转结构的牺牲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扭转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Cr层(5)和金属Cu层(6)由溅射工艺生长,其厚度分别为10-40nm和50-200nm,作为电镀工艺的种子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扭转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Ni层(7)生长前先由光刻定义生长图形区域,然后由电镀工艺生长于金属Cu层(6)之上,为微镜器件的主体结构,其图形特征为微镜镜面尺寸长和宽300μm-1mm,扭转梁宽度2-5μm,扭转梁长度400-1mm,电镀金属Ni层(7)厚度1-4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扭转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衬底(1)由KOH溶液进行各项异性的湿法腐蚀,腐蚀深度250-350μm,以释放扭转结构。
9.权利要求1所述微型扭转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衬底准备,硅衬底(1);
第二步,在所述硅片衬底的上表面依次生长氧化硅层(2)和氮化硅层(3),形成复合材料层;
第三步,对所述复合材料层进行图形化刻蚀,形成后续KOH深腐蚀工艺的掩模;
第四步,在所述硅片衬底及复合层表面淀积金属铝(4),并对其进行图形化腐蚀,作为后续扭转结构释放的牺牲层;
第五步,在第四步所述硅片(1)和复合层以及图形化的金属铝(4)表面溅射金属Cr(5),再溅射金属Cu(6),形成后续电镀工艺的种子层;
第六步,在第五步所述金属种子层上用光刻定义电镀图形区域,电镀Ni(7)形成微型扭转器件的主体结构;
第七步,以第六步中的电镀Ni(7)图形为掩模,去除第五步中溅射的种子层Cu(6)和Cr(5);
第八步,用湿法腐蚀的方法去除第四步中淀积的金属铝(4);
第九步,采用KOH各向异性腐蚀的方法对第八步中露出的硅衬底(1)进行深腐蚀,释放微镜结构,完成静电驱动式微镜微型扭转器件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895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