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鳞鱼皮中胶原蛋白肽的提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79072.5 | 申请日: | 2013-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1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程云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云开 |
主分类号: | C12P21/06 | 分类号: | C12P2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世喆 |
地址: | 571100 海南***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皮 胶原 蛋白 提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带鳞鱼皮中胶原蛋白肽的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鱼鳞和鱼皮中富含大量的胶原蛋白,例如罗非鱼、鲤鱼等,因而经常将带鳞鱼皮作为胶原蛋白肽的提取原料。
目前,从带鳞鱼皮中提取胶原蛋白肽的相关提取工艺是:首先是使用脱鳞机将鱼皮与鱼鳞分离,即脱鳞,并用大量水清洗鱼鳞和鱼皮,以清除鱼鳞和鱼皮表面的粘液和其他杂质;再使用盐酸除去鱼鳞表面包裹的大量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再用大量水洗去生成的强酸性的磷酸及残留的强酸性的盐酸;最终使得鱼鳞中的胶原蛋白暴露在外,最后分别向鱼鳞和鱼皮中加入蛋白酶进行酶解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小分子胶原蛋白肽,再浓缩、喷雾干燥完成提取。
在整个提取过程中,1吨带鳞鱼皮的脱鳞和除羟基磷灰石(脱灰)至少需要15吨的水,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使得生产成本提高;而且产生的强酸性污水需要投入很高的成本进行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带鳞鱼皮中胶原蛋白肽的提取方法,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带鳞鱼皮中胶原蛋白肽的提取方法,按重量计,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A:1份带鳞鱼皮中加入0.003-0.01份碳酸钠和2-3份水,搅拌,并排水,后加1-3份水清洗,得到脱脂的带鳞鱼皮;
步骤B:向脱脂的带鳞鱼皮中加入2-5份水,混合并粉碎,得到浆液;
步骤C:将所述浆液的温度调至50-65℃,并将所述浆液的pH值调至8-9,后加入0.001-0.004份蛋白酶,进行酶解,得到酶解的浆液;
步骤D:将所述酶解的浆液过滤得到清液,并向清液中加入0.02-0.05份活性炭,搅拌,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质;
步骤E:将所述滤液浓缩,喷雾干燥,得到胶原蛋白肽。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带鳞鱼皮中胶原蛋白肽的提取方法是:
首先通过所述步骤A,使得碳酸钠与带鳞鱼皮中的脂肪发生皂化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甘油及羧酸盐等皂化产物,再经过清洗得到脱脂的带鳞鱼皮;这一步除去了鱼皮中的脂肪,并且由于甘油能与水互溶,羧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因而清洗所用的水量少;
再通过步骤B进行粉碎,使得鱼鳞中的胶原蛋白暴露在外;这一步中只需加入少量水作为粉碎时的缓冲介质以及后续的反应介质,避免了使用盐酸需要大量水的问题;
通过所述步骤A和所述步骤B可以使胶原蛋白与蛋白酶接触,因此在步骤C中,可以发生酶解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小分子胶原蛋白肽;再进行后续的常规生产流程,即通过所述步骤D将杂质和杂蛋白过滤掉,再采用活性炭进行脱色脱味,过滤并浓缩、喷雾干燥得到胶原蛋白肽;
可见,本发明提供的胶原蛋白肽的提取方法避免了分离鱼皮和鱼鳞后的清洗步骤,以及采用盐酸的步骤,因而需水量减少,1份带鳞鱼皮只需5-11份水,生产成本降低;经试验证明,生产1吨胶原蛋白肽节约了约50吨水。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带鳞鱼皮中胶原蛋白肽的提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供了带鳞鱼皮中胶原蛋白肽的一种提取方法,按重量计,如图1所示,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01:1份带鳞鱼皮中加入0.003-0.01份碳酸钠和2-3份水,搅拌,并排水,后加1-3份水清洗,得到脱脂的带鳞鱼皮;
步骤102:向脱脂的带鳞鱼皮中加入2-5份水,混合并粉碎,得到浆液;
步骤103:将所述浆液的温度调至50-65℃,并将所述浆液的pH值调至8-9,后加入0.001-0.004份碱性蛋白酶,进行酶解,得到酶解的浆液;
步骤104:将所述酶解的浆液过滤得到清液,并向清液中加入0.02-0.05份活性炭,搅拌,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质;
步骤105:将所述滤液浓缩,喷雾干燥,得到胶原蛋白肽。
上述步骤E中的浓缩可采用这种方式:将所述滤液浓缩至固形物(即固态的物质)重量含量为30-50%。并且所述步骤A之前可以先清洗所述带鳞鱼皮,以提高产品的纯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胶原蛋白肽的提取方法具有下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云开,未经程云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90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菌阻隔五层共挤复合膜
- 下一篇:哈氏合金B-2与钢爆炸复合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