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排气门座圈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7375.5 | 申请日: | 2013-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1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3/22 | 分类号: | F01L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涂萧恺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发动机 气门 座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排气门座圈。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发动机进、排气门座圈的外圆倒角都是通过毛坯压制成型的,这种外圆倒角压制成型的方法主要是两种:一种是由模腔成型倒角的方法,一种是由下压模成型倒角的方法。但是无论哪种方法成型,毛坯的外圆或者压入端面一侧都会出现因模具构造原因而无法避免的台阶,所以导致外圆磨削后的外圆面与外圆倒角不是平滑的过渡,这样的话在座圈压入缸盖时比较容易发生压入咬合现象,并且沿外圆方向的角度更易发生较大的误差,造成倾斜方向压入的危险性也增大很多,会导致气门座圈的压入不良,因座圈的压入不良会造成气门座圈外周散热不一样形成偏磨损,当偏磨达到一定程度会造成气门漏气,最终导致发动机损坏不能使用的现象。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发动机进、排气门座圈的外圆倒角都是通过毛坯压制成型的,这种外圆倒角压制成型的方法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图1所示的由模腔成型倒角的方法,一种是由图2所示的由下压模成型倒角的方法。但是无论哪种方法成型,毛坯的外圆或者压入端面一侧都会出现如图1和图2所示的因模具构造的原因而产生的台阶15,而且外圆磨削后的外圆面与外圆倒角也不是平滑的过渡,这样的话在座圈压入缸盖时比较容易发生压入咬合现象,而且沿外圆方向的角度更易发生较大的误差,倾斜方向压入的危险性也增大很多,会造成气门座圈的端面的压装不到位,座圈在气门的拍打过程中可能会在出现再次落座现象,这样会使气门与座圈密封不严产生漏气,最终导致发动机损坏而无法使用。
为了保证气门座圈与导管的同轴度等要求,所以现有气门座圈都在下喉口处设计出一定加工余量,密封带的加工都在压入缸盖后与导管内孔一起用一把组合刀来加工的。但是目前座圈结构对密封带的加工累积公差比较敏感,在加工过程中影响密封带宽度的累积公差主要是缸盖底孔的位置度与座圈密封带的位置度等公差,该累积公差容易造成密封带加工时的中心轴与气门座圈下喉口的中心轴有较大的偏移量,在中心位置偏移量最大的情况下,会造成密封带周围宽度严重不一致,最大和最小宽度相差能达到2倍,密封带宽度相差过大后容易造成气门与气门座圈间的密封不良,并容易造成偏磨损,最终导致发动机损坏不能使用的问题。
如图3所示,目前现有气门座圈密封带下喉口的设计是直接与座圈上的圆弧相切的锥面组成的,该形状对加工中心的偏差很敏感,在加工过程中影响密封带宽度的累积公差主要是缸盖底孔的位置度与座圈密封带的位置度等公差,该累积公差容易造成密封带加工时的中心轴与气门座圈下喉口的中心轴有较大的偏移量,在中心位置偏移量最大的情况下,会造成密封带周围宽度严重不一致,最大和最小宽度相差能达到于2倍,密封带宽度相差过大后容易造成气门与气门座圈间的密封不良,并容易造成偏磨损,最终导致发动机损坏不能使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排气门座圈,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1)现有的发动机进、排气门座圈的外圆倒角都是通过毛坯压制成型的,这种压制成型方法在毛坯的外圆或者压入端面一侧都会出现因模具构造原因而无法避免的台阶,所以导致外圆磨削后的外圆面与外圆倒角不是平滑的过渡,这样的话在座圈压入缸盖时比较容易发生压入咬合现象,导致气门座圈压装不到位。
(2)现有座圈结构对密封带的加工累积公差比较敏感,在加工过程中影响密封带宽度的累积公差主要是缸盖底孔的位置度与座圈密封带的位置度等公差,该累积公差容易造成密封带加工时的中心轴与气门座圈下喉口的中心轴有较大的偏移量,在中心位置偏移量最大的情况下,会造成密封带周围宽度严重不一致。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排气门座圈,其特征在于:汽车发动机进、排气门座圈设有气门座圈的外圆倒角(1)。
进一步,气门座圈的外圆倒角(1)包括气门座圈外圆倒角的圆角段(2)和气门座圈外圆倒角的锥面段(3),气门座圈外圆倒角的锥面段(3)与气门座圈外圆倒角的圆角段(2)相切,气门座圈外圆倒角的锥面段(3)起导向作用。
进一步,气门座圈外圆倒角锥面段的角度(θ1)为5°—15°。
进一步,缸盖底孔压入处设有与气门座圈的外圆倒角(1)相匹配的同样起导向作用的缸盖气门座圈底孔压入接触部位倒角(4),缸盖气门座圈底孔压入接触部位倒角(4)的缸盖底孔压入接触部位的角度(θ2)与气门座圈外圆倒角(1)的气门座圈外圆倒角的锥面段的角度(θ1)保持一致并相互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73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