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3658.2 | 申请日: | 201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8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童小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溧阳市宏达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6 | 分类号: | H01L33/06;H01L33/3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黄明哲 |
地址: | 213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亮度 发光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亮度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在照明方面有取代白炽灯和荧光灯的趋势,但是目前还面临一些技术上的问题,特别是光取出效率比较低。这导致了发光二极管的亮度不足等缺陷。
近年来,为了提高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发展了垂直结构的发光二极管,相对于正装结构的发光二极管来说,垂直结构的发光二极管诸多优点。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的两个电极分别处于发光二极管的两侧,电流几乎全部垂直流过外延层,没有横向流动的电流,因此电流分布均匀,产生的热量相对较少。并且由于垂直结构的两个电极处于两侧,因此出光过程中不会受到同侧电极的阻挡,其出光效率更高。
现在较为常见的GaN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在蓝宝石衬底上依次具有GaN缓冲层、n型掺杂的GaN层、InGaN/GaN多量子阱、p型掺杂的AlGaN层和p型掺杂的GaN层、n型欧姆接触层,在衬底下具有p型欧姆接触层,这种结构存在以下明显缺点:由于纤锌矿结构的GaN总是沿着[0001]或者[000-1]方向垂直于衬底生长,而这两个方向恰恰是极性轴方向,因此GaN基材料会表现出强烈的晶格极化,这导致InGaN/GaN多量子阱区强烈的极化效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量子阱材料交替变化的发光二极管结构,通过这种量子阱材料交替变化的结构,增强了对电子和空穴的限制作用,有效提高了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从而有效提高发光二极管的亮度。
首先对本发明所采用的“上”、“下”进行定义,在本发明中,通过参照附图,本发明所述的“上”为附图中面向附图时垂直向上的方向。本发明所述的“下”为附图中面向附图时垂直向下的方向。
本发明提出的发光二极管结构为:自下往上依次为n型电极、蓝宝石衬底、低温缓冲层、n型掺杂的Al0.05In0.05Ga0.9N层、交替形成的超晶格结构的n-Al0.05In0.05Ga0.9N/n-AI0.05In0.05Ga0.9P多量子阱层、p型掺杂的AlGaN层、p型掺杂的Al0.1In0.05Ga0.85N层、交替形成的超晶格结构的p-Al0.05In0.1Ga0.85N/p-AI0.05In0.1Ga0.85P多量子阱层,透明金属层以及p型电极。
其中,交替形成的n-Al0.05In0.05Ga0.9N/n-AI0.05In0.05Ga0.9P多量子阱层的具体结构为:先形成n-Al0.05In0.05Ga0.9N多量子阱层,然后在该n-Al0.05In0.05Ga0.9N多量子阱层上形成n-AI0.05In0.05Ga0.9P多量子阱层,以该两层作为一个周期,共形成8-15个周期;
其中,交替形成的超晶格结构的p-Al0.05In0.1Ga0.85N/p-AI0.05In0.1Ga0.85P多量子阱层的具体结构为:先形成p-Al0.05In0.1Ga0.85N多量子阱层,然后在该p-Al0.05In0.1Ga0.85N多量子阱层上形成p-AI0.05In0.1Ga0.85P多量子阱层,以该两层作为一个周期,共形成10-20个周期;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高亮度发光二极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附图1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溧阳市宏达电机有限公司,未经溧阳市宏达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36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机一体化后桥
- 下一篇: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