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H-菲并[9,10-c]吡唑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光致发光性能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5537.5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2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尊听;王秋亚;杜子超;薛东;张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31/54 | 分类号: | C07D231/54;C09K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0 吡唑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光致发光 性能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杂环化合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杂环不氢化的含五节环,有两个氮原子作为仅有环杂原子,且与菲环稠合的杂环化合物。
背景技术
吡唑类化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常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在生物医药上可以做抗癌、抗菌素、安定药及消炎药,在农药研究中作广谱的杀虫剂和除草剂。稠环如菲环、蒽环等具有大平面的共扼体系,从而有利于分子内电子的离域,增加电荷转移偶极矩,其热稳定性好,具有较高的消光系数,荧光性能好,是构筑有机平面型高分子的重要模块。而吡唑是一种含有两个氮原子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它具有一个闭合的π键,N原子sp2轨道上有一对孤对电子,属于非中心对称结构,将含N的吡唑杂环引入到稠环化合物中,分子的平面结构刚性增强,π键共轭体系增大,从而使稠杂环吡唑化合物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或光电性能,常可以用作荧光增白剂,光致发光材料,OLED材料等,故近年来稠杂环吡唑化合物受到化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目前,稠环吡唑类化合物常用的合成法有两种:(1)1,3-二羰基化合物与肼类发生缩合;(2)腈亚胺或者偶氮化合物与烯烃或者炔烃偶极子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本发明以异黄酮化合物为先导,与水合肼作用,先合成了3,4-二芳基吡唑类化合物,然后再经紫外光辐射对其进行光照脱水关环,最终得到一系列2H-菲并[9,10-c]吡唑类化合物。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一锅煮法”,合成的路线短(一步即可得到目标化合物),收率高。
2.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操作。
3.原子利用率高,产品纯化后处理工艺简单。
4.反应过程中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催化剂,反应溶剂为常用并可回收溶剂。
同时,我们发现2H-菲并[9,10-c]吡唑类化合物的固体均具有光致发光现象:它们在λex=254-295nm激发可发射λem=395-454nrm的蓝紫色荧光,2H-菲并[9,10-c]吡唑类化合物均可作为荧光或光致变色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化合物2H-菲并[9,10-c]吡唑类化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异黄酮为先导化合物制备2H-菲并[9,10-c]吡唑类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进一步目的在于提供2H-菲并[9,10-c]吡唑类化合物在作为光致发光材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涉及的2H-菲并[9,10-c]吡唑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通式为式1。
式1
式1中取代基R1-R4为氢、羟基、C1~C6烷氧基、C1~C6烷基、氟、三氟甲基中的任意一种。式1中各取代基为表1所示的原子或基团时,具体物质化学名称如下表1。
表1化合物1~21的取代基和化学名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师范大学,未经陕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55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网页抓取周期调整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网页搜索方法、系统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