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菊粉豆浆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36285.X | 申请日: | 201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0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罗登林;徐宝成;李佩艳;武延辉;聂英;刘建学;向进乐;李松彪;郭金英;吴影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C11/10 | 分类号: | A23C11/1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牛爱周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菊粉 豆浆 饮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菊粉豆浆饮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豆浆富含植物蛋白及各种矿物质,尤其是钙,但膳食纤维含量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大豆膳食纤维水溶性差的缘故。而膳食纤维被称为人体的第七大营养元素,是维持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营养素。然而,在豆浆制作过程中如果不除去大豆膳食纤维,不仅会严重影响豆浆的口感和风味,还会降低产品的稳定性。因此,如何在保持豆浆丰富植物蛋白和矿物质含量的前提下,又赋予其一定的膳食纤维含量,对于提高其营养价值和保持口感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菊粉豆浆饮料。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菊粉豆浆饮料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菊粉豆浆饮料,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黄豆浆80~120份,菊粉2~20份,蜂蜜1~5份,稳定剂0.1~0.4份。
所述的黄豆浆可以为市售产品,也可以通过常规方法制备得到。本发明仅提供一种具体的黄豆浆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选取果实饱满的黄豆,清洗,按照重量比为黄豆:水=1:(8~10)将黄豆加入水中,室温下浸泡6~8小时,倒掉浸泡水,再按照重量比为浸泡后黄豆:水=1:(5~7)进行磨浆,过滤,再按照重量比为豆渣:水=1:(3~5)进行二次磨浆,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即得。
所述的菊粉为短链菊粉、长链菊粉或天然菊粉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
所述的稳定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或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
一种菊粉豆浆饮料,优选的,可根据口感需要选择是否加入白砂糖,白砂糖的加入量为5~15份。
一种菊粉豆浆饮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按照重量份数准确取各物质,先按照重量比为稳定剂:水=1:(8~12)制备稳定剂水溶剂,搅拌溶解;
(2)将菊粉加入到黄豆浆中,边加边搅拌,再加入步骤(1)的稳定剂水溶液,加热,在90~95℃下保温5~15分钟,再加入蜂蜜即可。
在菊粉豆浆饮料的制备方法中,白砂糖可以同蜂蜜一起加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的菊粉又称菊糖,是由D-果糖经β(1→2)键连接而成的线性直链多糖,末端带有一个葡萄糖残基,聚合度为2~60,其中平均聚合度≤10的菊粉称为短链菊粉,平均聚合度≥23的菊粉称为长链菊粉,从天然植物(如菊芋、菊苣等)中提取的菊粉中既含有短链菊粉又含有长链菊粉,称为天然菊粉。菊粉作为一种不同于淀粉结构(由D-葡萄糖构成)的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够选择性地促进结肠益生菌的生长,提升宿主的健康状况。菊粉还能降低血糖浓度,维持脂类代谢平衡,提高矿质元素的生物利用度,增强机体免疫力。在食品工业中,菊粉能够改善食品质构、提高流变学性质和营养特性。
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菊粉豆浆饮料色泽白,口感细腻润滑,类似乳脂般,由于同时含有菊粉、豆浆、蜂蜜,它们三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人体结肠益生菌的生长,抑制有毒发酵产物,增加排便次数和重量;本发明的菊粉豆浆含有丰富的菊粉和大豆低聚糖,它们在胃和小肠中不能被消化,直接进入大肠内,被大肠内的有益微生物优先利用,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使肠道的pH值偏酸性,从而抑制了肠道中病原菌和腐败菌的生长,如产气荚梭状芽孢杆菌、霉菌、肠球菌等,减少了有毒发酵产物的形成,并且对有毒发酵产物具有吸附鳌和作用,清除腐败产物和细菌毒素,能净化肝肠循环和营养合成,可减少其对肠壁的刺激;双歧杆菌发酵菊粉和大豆低聚糖所产生的大量短链脂肪酸,能刺激肠道蠕动,增加粪便湿润度并保持一定的渗透压,而蜂蜜也具有明显的润肠功效,从而能有效防止便秘的发生;另外菊粉含有长链聚合物不被消化,可以保持肠道内水分不被过分吸收,增加排便次数和质量,对便秘、滥用抗生素造成的腹泻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62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