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路事故易发路段车速管控设施的综合设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2263.8 | 申请日: | 2013-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4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昊;梁启宇;俞灏;刘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9/00 | 分类号: | E01F9/00;E01F9/047;E01F9/011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夏雪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事故 路段 车速 设施 综合 设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安全技术以及交通管理技术领域,基于认知心理学和人机工效学原理,对驾驶人的驾驶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得到一种公路事故易发路段车速管控设施的综合设置方法。
背景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道路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在给人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交通安全问题。相关资料显示,2007年—2009年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830764起,造成222892人死亡、960486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31.2亿元。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给事故受害者造成了极大伤害,同时还影响着道路交通系统的协调运行,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统计显示,超速行驶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2007年—2009年期间,超速行驶引发交通事故85891起,占事故总数的10.3%;超速事故死亡人数31765人,占总死亡人数的14.3%;超速事故受伤人数93151人,占总受伤人数的9.7%。目前应对超速行驶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对道路车辆进行速度管控。通过对超速车辆进行速度管控,降低其行驶车速,保证车辆速度与道路系统相适应,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目前最常用的公路事故易发路段车速管控设施主要有三种,分别为:事故易发路段标志、限速标志、振动减速标线。
实际应用效果表明,上述三种公路车速管控设施在单独设置时,对车速的管控效果并不明显。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公路事故易发路段车速管控设施的综合设置方法,综合运用三种公路车速管控设施,为超速事故易发路段提供速度管控。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公路事故易发路段车速管控设施的综合设置方法,车速管控设施包括事故易发路段标志、限速标志和振动减速标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收集道路事故易发路段的基础资料,包括事故易发路段的起点位置、事故易发路段的限速值、事故易发路段上游路段的85%位车速以及标志牌与驾驶人视线的横向侧距;
步骤2:确定最后一道振动减速标线与事故易发路段起点的距离L2;
步骤3:在事故易发路段起点上游距离事故易发路段起点L2位置处设置最后一道振动减速标线,并以最后一道振动减速标线为起点,沿着行车方向设置振动减速标线;
步骤4:确定最后一道振动减速标线与限速标志设置点的距离L3;
步骤5:在最后一道振动减速标线下游距离最后一道振动减速标线L3位置处设置限速标志牌,限速标志牌的限速值为事故易发路段的限速值;
步骤6:确定事故易发路段标志牌与限速标志牌的设置间距L1;
步骤7:在限速标志牌位置上游距离限速标志牌L1位置处设置事故易发路段标志牌。
具体的,所述步骤3中,沿着行车方向按照国标《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要求进行振动减速标线的设置。
具体的,所述步骤5中,限速标志牌(简称“限速标志”)的材料、尺寸、高度按照国标《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进行设计。
具体的,所述步骤7中,事故易发路段标志牌(简称“事故易发路段标志”)的内容、材料、尺寸、高度按照国标《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进行设计。
优选的,所述事故易发路段标志牌与限速标志牌的设置间距L1的计算方法为:
L1=S+L'-n (1)
其中:
S为标志的视认距离,认为事故易发路段标志与限速标志的视认距离相等,视认距离按下式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22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正面无电极遮挡的太阳能电池片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全反射LED面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