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路事故易发路段车速管控设施的综合设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2263.8 | 申请日: | 2013-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4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昊;梁启宇;俞灏;刘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9/00 | 分类号: | E01F9/00;E01F9/047;E01F9/011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夏雪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事故 路段 车速 设施 综合 设置 方法 | ||
1.一种公路事故易发路段车速管控设施的综合设置方法,车速管控设施包括事故易发路段标志、限速标志和振动减速标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收集道路事故易发路段的基础资料,包括事故易发路段的起点位置、事故易发路段的限速值、事故易发路段上游路段的85%位车速以及路侧标志牌与最内侧车道驾驶人视线的横向侧距;
步骤2:确定最后一道振动减速标线与事故易发路段起点的距离L2;
步骤3:在事故易发路段起点上游距离事故易发路段起点L2位置处设置最后一道振动减速标线,并以最后一道振动减速标线为起点,沿着行车方向设置振动减速标线;
步骤4:确定最后一道振动减速标线与限速标志设置点的距离L3;
步骤5:在最后一道振动减速标线下游距离最后一道振动减速标线L3位置处设置限速标志牌,限速标志牌的限速值为事故易发路段的限速值;
步骤6:确定事故易发路段标志牌与限速标志牌的设置间距L1;
步骤7:在限速标志牌位置上游距离限速标志牌L1位置处设置事故易发路段标志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公路事故易发路段车速管控设施的综合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事故易发路段标志牌与限速标志牌的设置间距L1的计算方法为:
L1=S+L′-n (1)
其中:
S为标志的视认距离,单位为m,认为事故易发路段标志牌与限速标志牌的视认距离相等,视认距离按下式计算:
其中:
V1:觉察开始时的车速,取事故易发路段上游路段的85%位车速,单位km/h;
ΔH:标志距驾驶人视线平面的高差,单位m;
d:路侧标志牌与最内侧车道驾驶人视线的横向侧距,单位m;
α:驾驶人的视野界限,单位°;
t:驾驶人视认标志所需时间,单位s;
L’: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单位m,L′=V1T/3.6,其中T为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单位s;
n:标志消失距离,单位m,n=d/tanθ,θ为标志消失点与路测标志的水平夹角;
所述最后一道振动减速标线与事故易发路段起点的距离L2的计算方法为:
L2=S2+S3+S4+L (3)
其中:
S2:标志的认读距离,单位m,计算方法如下所示:
其中:t2为驾驶人认读标志所需要的时间,单位s;
S3:标志的决策距离,单位m,计算方法如下所示:
其中:t3为驾驶人决策所需要的时间,单位s;
S4:标志的反应距离,单位m,计算方法如下所示:
其中:t4为驾驶人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单位s;
L:行动距离,单位m,按下式计算:
其中:V2为减速后车速,取为事故易发路段限速值,单位km/h;a为车辆减速度,单位m/s2;
所述最后一道振动减速标线与限速标志设置点的距离L3的计算方法为:
L3=S-S1 (8)
其中:
S1:标志的觉察距离,单位m,计算方法如下所示:
其中:t1为驾驶人觉察所需要的时间,单位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226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正面无电极遮挡的太阳能电池片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全反射LED面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