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型功能分离组合电气化铁路用异型接触导线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2891.8 | 申请日: | 2013-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5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董兰田;董婷婷;董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兰田 |
主分类号: | H01B5/00 | 分类号: | H01B5/00;H01B1/02;H01R4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3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型 功能 分离 组合 电气化铁路 异型 接触 导线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输电导线,具体的说是一种复合型功能分离组合电气化铁路用异型接触导线。
二、背景技术:
电气化铁路用异型接触导线与普通导线相比,除具导电性、抗拉性、耐磨性、抗疲劳等一般性功能外,还需具备取源性、耐磨性,方便高密度悬挂组合等特异性功能,以达到架设的平、顺、直、长,导电性、取源性好,动态接触输电过程中无离线火花,耐磨性强等目标功能。现有技术使用的铜、铝材料导线难以满足这些功能的需求,因而诞生出铜银、铜锡、铜镁、铜锆、铜稀土合金及多元素复合的合金材料。这些合金材料制作的异型接触导线在一项,甚至多项性能方面得到优化提升,但在材料性能和所需功能的统一上相悖因素尚多,在选取制作材料中存在顾此失彼,平衡中选优的无奈窘境。最近提出的一些功能分离组合制作异型接触导线方案,如横向分离组合的《双铜合金镶嵌式异型触接导线》,纵向分离组合的《电气化铁路钢夹铜组合异型接触导线》,以不同形式的分离组合提升了异型接触导线的综合功能,但也仍就是各有所长,难以兼顾更多功能的全面提升。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和缺陷,提供一种兼容和优化更多功能的复合型功能分离组合电气化铁路用异型接触导线。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复合型功能分离组合电气化铁路用异型接触导线,包括取源部、导电部和支撑部,其特征是将异型接触导线的功能需求与材料性能相悖的功能分离,取源部由取源性好、耐磨的铜合金制取,导电部由载流量大的纯铜或铜合金制取,通过镶嵌或相熔,或镶嵌加相熔的方式组合轧延,形成截面两侧切边,上下为同心弧形的圆柱体结构,两侧切边上部分别设置半圆形抓扣槽沟;支撑部为高强韧钢材制作的与抓扣槽沟同径相匹配的圆钢,由悬挂扣爪现场扣抓组合固定为整体。
本发明的复合型功能分离组合电气化铁路用异型接触导线与现有技术相比,将异型接触导线功能进一步细化,由具备不同物理特性的材料制作承载不同功能的部位,使功能需求与材料特性更超一致,摆脱由一种材料制作时平衡,兼顾多种功能,顾此失彼的困局。更加适应和满足电气化铁路快速发展和进一步提速的需求。同时还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1、取源部、导电部、支撑部分别制取,以其承载功能需求选择对应功能材料,针对性强、功能优、选材容易且宽泛。
2、取源部以触接输电性和耐磨性选材,使用中不易出现离线火花,不但耐磨,减少了离线火花对导线和受电弓的烧蚀,还可使用至取源部磨损待尽时再行更新,大大延长导线的使用寿命。
3、导电部仅以输电能力为基本选项,取材和制作更容易。
4、支撑部以强韧钢材制作,抗拉拽能力更强大,更易于做到架设的平、顺、直,且可大大延长单线长度、减少接头数量,还可延长架设线杆间距,减少线杆及配套设施数量。
5、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复合型功能分离组合电气化铁路用异型接触导线具有提高异型接触导线综合功能和能力的显著效果,使电气化铁路建设成本更低、使用寿命更长、更安全环保、养护维修更方便、沿线空间更洁净。
因而,本发明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四、附图说明:
图1为复合型功能分离组合电气化铁路用异型接触导线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中:1、取源部2、导电部3、支撑部。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复合型功能分离组合电气化铁路用异型接触导线作以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取源部1、导电部2和支撑部3是由不同材料分别制作。取源部1由铜银合金制作,截面下部为弧形,两边平行,上边中部设置嵌合栓,导电部2由纯铜制作,截面上部为弧形,下部设置嵌合槽,平行的两边设置半圆弧槽。取源部1与导电部2嵌合后轧压冷拔组合为取源导电部。支撑部3用强韧度高的钢材制作,其直径与导电部2的半圆弧槽等径。
使用时,取源导电部与两条支撑部3同时布设,由悬挂扣爪组合固定为一体架设。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兰田,未经董兰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28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