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寡核苷酸缀合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280069918.0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44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蔡济旭;韩宝兰;金韩娜;朴翰浯;尹坪伍;金淳基;郑光柱;权泰宇;崔锺德;李三用;郑恩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百奥尼 |
主分类号: | A61K47/48 | 分类号: | A61K47/48;C12N15/11;A61K9/16;A61K4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寡核苷酸 缀合物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癌症和感染性疾病的新型寡核苷酸结构体,该结构体中结合有提高单链寡核苷酸或双链寡核苷酸递送的亲水性材料和疏水性材料,本发明还涉及该新型寡核苷酸结构体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包括与包含在该结构体中的亲水性材料结合的靶特异性配体的双螺旋寡RNA结构体,一种由结合有配体的双螺旋寡RNA结构体组成的纳米颗粒,一种包括所述RNA结构体的药物组合物,一种包括由结合有配体的双螺旋寡RNA结构体组成的纳米颗粒的药物组合物,一种制备所述结构体的方法,一种制备由所述RNA结构体组成的纳米颗粒的方法和一种递送结合有配体的双螺旋寡RNA结构体的技术。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反义寡核苷酸(以下简称“ASO”)缀合物,所述ASO缀合物包括通过简单的共价键或连接分子介导的共价键结合到ASO的两端以提高ASO的细胞内递送效率的亲水性材料和疏水性材料,一种制备所述缀合物的方法以及一种递送由ASO缀合物组成的纳米颗粒的技术。
背景技术
自从发现了RNA干扰(以下简称“RNAi”)的作用,人们发现RNAi在多种哺乳动物细胞上序列特异性地作用于mRNA(Silence of the transcripts:RNA interference in medicine.J Mol Med(2005)83:764–773)。当长的双链RNA被递送到细胞中时,所递送的RNA被核酸内切酶dicer加工为21-23个碱基对(bp)的小分子干扰RNA(以下简称“siRNA”)。siRNA结合RISC(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并通过反义链识别和降解靶mRNA的过程以序列特异的方式抑制靶基因的表达(NUCLEIC-ACID THERAPEUTICS:BASIC PRINCIPLES AND RECENT APPLICATIONS.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2002.1,503-514)。
Bertrand等人报道了与针对相同靶基因的反义寡核苷酸(ASO)相比,siRNA对mRNA的体内和体外表达具有优异的抑制作用,并且效果持久(Comparison of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and siRNAs in cell culture and in vivo.Biochem.Biophys.Res.Commun.2002.296:1000-1004)。此外,由于siRNA与靶mRNA互补地结合从而以序列特异性的方式来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因此与传统的基于抗体的药物或化学物质(小分子药物)相比,siRNA可有利地用在广泛的应用范围中(Progress Towards in Vivo Use of siRNAs.Molecular Therapy.200613(4):664-670)。
siRNA具有优异的效果并且可有利地用在广泛的应用范围中,但为了将siRNA开发为细胞治疗剂,需要提高siRNA的稳定性和细胞内递送效率,以便将siRNA有效地递送到靶细胞中(Harnessing in vivo siRNA delivery for drug discovery and therapeutic development.Drug Discov.Today.2006Jan;11(1-2):67-73)。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已使用了抗核酸酶类似物或诸如病毒载体、脂质体或纳米颗粒这样的载体。
诸如腺病毒或逆转录病毒的病毒载体具有高转染效率,但是伴随有免疫原性和致癌性的风险。然而,与病毒载体相比,包括纳米颗粒的非病毒载体被评价为具有较低的细胞内递送效率,但具有以下优点,包括:体内安全性高、靶特异性递送、RNAi寡核苷酸高效摄入并内化进入细胞或组织、低细胞毒性和免疫刺激。因此,这些非病毒载体被认为是有效抑制靶基因表达的最有前景的递送方法(Nonviral delivery of synthetic siRNAs in vivo.J.Clin Invest.2007December3;117(12):3623–36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百奥尼,未经株式会社百奥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99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