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窗升降器及具备车辆用窗升降器的车辆用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64547.7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1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吉村龙雄;细居秀弥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海莱客思 |
主分类号: | E05F11/48 | 分类号: | E05F11/48;B60J1/17;E05F11/3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升降 具备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车辆的窗玻璃升降的车辆用窗升降器及具备车辆用窗升降器的车辆用门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窗升降器以为了对窗玻璃进行支承而对窗玻璃的两侧或中央附近进行支承的方式,将在窗玻璃的下端沿车辆的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固定的2个托板连接,使窗玻璃升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窗升降器中,进行窗玻璃的升降的驱动部(马达)必须配置在车门板的中央附近。其结果是,车门凹处或扬声器的配置受限制,难以较大地变更车门的布局。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146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可考虑将托板配置在窗玻璃的单侧的下部来使窗玻璃升降。由此,能够使驱动部靠近单侧。
然而,若将托板配置在窗玻璃的单侧的下部,则在窗玻璃的下降时,对于窗玻璃会产生以车宽方向为轴的旋转。其结果是,窗玻璃与窗框之间的摩擦增大。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窗玻璃的升降时的以车宽方向为轴的窗玻璃的旋转,且布局自由的窗升降器及门结构。
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窗升降器用于使由窗框引导成滑动自如的窗玻璃升降,具备托板、驱动部、上升用缆索、下降用缆索、导轨。托板安装在窗玻璃中由窗框引导的第一缘部这一侧的下部。驱动部经由托板而能够使窗玻璃升降。上升用缆索的一端与托板连结,且另一端经由方向转换构件而与驱动部连结。下降用缆索的一端与托板连结,且另一端与驱动部连结。导轨对托板进行引导,且以限制与托板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窗玻璃的动作的方式与托板嵌合。
发明效果
(1)在本发明的窗升降器中,在窗玻璃的第一缘部侧的下部设置托板,在托板与驱动部之间配置上升用缆索和下降用缆索。而且,由于通过导轨将托板沿移动方向引导,因此可以在车门板的中央附近不配置窗玻璃的升降用的机构。而且,通过导轨来限制与托板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窗玻璃的动作,因此能够提供一种防止窗玻璃的升降时的以车宽方向为轴的窗玻璃的旋转,且布局自由的窗升降器。而且,由于也能够废除用于安装窗升降器的模板,因此能够轻量化。
(2)窗玻璃由配置在第一缘部侧的第一窗框和相对于窗玻璃而配置在第一窗框的相反侧的第二窗框来引导。窗升降器以所述托板为第一托板,可以还具备安装在玻璃的第二窗框侧的下部的第二托板和同步缆索。同步缆索的一端与第二托板连结,另一端与第一托板连结,并使第二托板与第一托板同步升降。
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由同步缆索连结,因此同步地升降。因此,能够通过第一托板及第二托板这两个托板来使窗玻璃升降。由此,在第一窗框侧,窗玻璃难以进一步旋转,且在第二窗框侧,窗玻璃也难以倾斜。
(3)驱动部可以安装于在导轨的上端与下端之间设置的托架。
这种情况下,驱动部安装于在导轨设置的托架,因此能够简单地安装于车身。
(4)可以形成为车辆用门结构,具备:车门板;窗玻璃;窗框,将窗玻璃的车辆前后方向的缘部引导成滑动自如;及上述的窗升降器。
这种情况下,能够得到上述各作用效果。
(5)窗框具有配置在车辆的与中柱相反一侧的中柱相反侧窗框。所述托板(第一托板)可以与窗玻璃的与中柱相反一侧的缘部的下端附近连接。窗玻璃由所述托板(第一托板)和中柱相反侧窗框支承。
这种情况下,窗玻璃由中柱相反侧窗框和托板支承,因此能够防止窗玻璃的向中柱相反侧的旋转。
(6)窗框具有配置在车辆的中柱侧的中柱侧窗框。车辆用门结构可以还具备摩擦减轻机构。摩擦减轻机构配置在窗玻璃的中柱侧窗框侧的缘部与中柱侧窗框之间,并减轻窗玻璃与中柱侧窗框之间的摩擦。
这种情况下,即使窗玻璃由托板和中柱相反侧窗框支承,通过摩擦减轻机构也能减轻窗玻璃与中柱侧窗框的摩擦,因此利用中柱侧窗框使窗玻璃更容易滑动。
(7)摩擦减轻机构可以具有辊机构、滑动机构或涂层,所述辊机构、滑动机构或涂层用于在使窗玻璃上升而关闭的动作时,减轻因窗玻璃的倾斜而窗玻璃的中柱侧窗框侧的缘部的上部被向中柱侧窗框侧压靠进行滑动时的摩擦。
这种情况下,在使窗玻璃上升而关闭时,窗玻璃以躺倒的方式倾斜而窗玻璃的上部被较强地压靠于中柱侧窗框,但此时通过辊机构或滑动机构能减少滑动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门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托板(第一托板)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海莱客思,未经株式会社海莱客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45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