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杀虫剂方法和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3040.X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54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J·E·利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诺维信生物农业公司;诺维信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63/04 | 分类号: | A01N63/04;A01N63/02;A01P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22 | 代理人: | 顾小曼 |
地址: | 丹麦,***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杀虫剂 方法 组合 | ||
背景技术
害虫如昆虫、蜱螨亚纲(螨和蜱)和线虫是农业的主要问题,其往往显著限制生产率。虽然使用化学杀虫剂来控制害虫,但是过度使用化学杀虫剂在土壤、水和空气中留下残留物,并且还对非目标有机体和生态平衡具有不利影响。此外,害虫可对化学杀虫剂产生抗性,限制其效力和应用。公众对于化学杀虫剂的潜在健康危害的关注以及化学杀虫剂成本的增加也已促使开发更环境友好的害虫治理策略。
已经研发生物杀虫剂用作化学杀虫剂的替代品,或在一些情况中用作化学杀虫剂的补充物。生物杀虫剂是活的有机体(如真菌和细菌),其干预害虫的生命周期(通过杀死害虫或使害虫丧失能力)。生物杀虫剂的实例包括昆虫致病真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其已在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被注册为用于控制虫害的生物杀昆虫剂。已报道金龟子绿僵菌感染许多昆虫类型,包括地下白蚁(subterranean termite)(散白蚁和乳白蚁属(Reticulitermes和Coptotermes spp.))、玉米根虫(叶甲属(Diabrotica spp))、葡萄黑象甲(black vine weevil)(葡萄黑耳喙象(Otiorhynchus sulcatus))、橘根象甲(citrus root weevils)(鹿根非耳象(Diaprepes abbreviatus))、日本甲虫(Japanese Beetles)(日本丽金龟(Popillia japonica))和欧洲金龟子(European chafer)(欧洲切根鳃金龟(Rhizotrogus majalis))。
作为天然作用剂,生物杀虫剂提供更环境友好的控制害虫的方案和/或与化学杀虫剂结合的方案。然而,使用生物杀虫剂的一个主要缺点是与化学杀虫剂相比的功效。本领域需要用于化学杀虫剂的替代物或补充物的具有更大效力的生物杀虫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用于控制害虫的至少一种生物杀虫剂和至少一种外源施用的角质降解酶(如,蛋白酶、几丁质酶、脂酶和/或角质酶)的组合。外源施用的角质降解酶的使用增加了生物杀虫剂的功效。本发明相应地提供用于控制害虫的方法和组合物,其包括用杀虫有效量的至少一种生物杀虫剂和至少一种外源施用的角质降解酶的组合来处理害虫生境(habitat)。可根据本发明处理的害虫包括,例如,昆虫、蜱螨亚纲(如螨和蜱)和/或线虫(因此,生物杀虫剂可被用作杀昆虫剂、杀螨剂和/或杀线虫剂)。
一方面,本发明涉及控制昆虫侵染的方法,其包括用杀昆虫有效量的至少一种昆虫致病真菌和至少一种外源施用的角质降解酶的组合来处理昆虫生境。本发明还涉及包含杀昆虫有效量的至少一种昆虫致病真菌和至少一种外源角质降解酶的杀昆虫剂组合物。
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控制蜱螨亚纲侵染的方法,其包括用杀虫有效量的至少一种蜱螨亚纲致病真菌和至少一种外源施用的角质降解酶的组合来处理害虫生境。本发明还涉及包含杀虫有效量的至少一种蜱螨亚纲致病真菌和至少一种外源角质降解酶的杀虫剂组合物。
本发明还涉及控制线虫侵染的方法,其包括用杀线虫有效量的至少一种线虫致病真菌和至少一种外源施用的角质降解酶的组合来处理线虫生境。本发明还涉及包含杀线虫有效量的至少一种线虫致病真菌和至少一种外源角质降解酶的杀线虫剂组合物。
昆虫致病真菌也可以具有线虫致病特性,反之亦然。或者,至少一种昆虫致病真菌和至少一种线虫致病真菌可以组合用作害虫处理组合物的成分。在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控制害虫的方法,其包括用杀虫有效量的至少一种昆虫致病真菌、至少一种线虫致病真菌和至少一种外源施用的角质降解酶的组合来处理害虫生境,其中该至少一种昆虫致病真菌和该至少一种线虫致病真菌可以是相同的真菌或不同的真菌。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不同浓度下蛋白酶和绿僵菌对死亡率的影响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采用真菌杀虫剂保护生境免遭虫害(如,昆虫、蜱螨亚纲和/或线虫侵染),以便预防、消除或减轻生境中的害虫侵染。如本文所用的,术语“真菌杀虫剂”是指对目标害虫如昆虫、蜱螨亚纲或线虫致病的真菌有机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诺维信生物农业公司;诺维信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诺维信生物农业公司;诺维信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30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