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节驱动器以及调节驱动器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10608.1 | 申请日: | 2012-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2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T·阿恩特;M·斯奇佐达;T·菲利普;T·波齐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C.劳勃.汉默斯坦两合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25/20 | 分类号: | F16H25/20;H02K7/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张文达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驱动器 以及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调节驱动器,所述调节驱动器特别适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调节器或车辆座椅,所述调节驱动器包括:
-壳体;
-输出轴,其可旋转地安装于壳体内;以及
-用于防止出现输出轴轴向间隙的楔形补偿元件,其中所述补偿元件在其操作位置下抵靠于壳体和输出轴上的轴向止动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偿元件(5)在其操作位置下通过超声波焊接而连接到所述壳体(2),以便确保输出轴(4)的无轴向间隙的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驱动器,其特征在于,补偿元件(5)具有U形的座开口(15),所述座开口(15)在形成轴向止动部(11)的轴肩的区域内围绕输出轴(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节驱动器,其特征在于,补偿元件(5)在其操作位置下具有背离轴向止动部(11)的抵靠于壳体的接触表面(17)定位的支撑表面(13)。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调节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对应于补偿元件(5)的楔形形状,接触表面(17)相对于垂直于所述输出轴(4)延伸的平面相对立地成一角度。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调节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表面(17)与壳体(2)一体地形成。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调节驱动器,其特征在于,补偿元件(5)具有从壳体开口(7)延伸出的致动部分,特别是相对于所述输出轴(4)径向凸出的凸出部(6)。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调节驱动器,其特征在于,补偿元件(5)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到壳体盖(3)上。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调节驱动器,其特征在于,补偿元件(5)设计成使得其无法相对于输出轴(4)的错位。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调节驱动器,其特征在于,补偿元件(5)具有用于其对准的轮廓(14)。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调节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安全螺栓(19)嵌入到壳体内的超声波焊接区域内,优选嵌入到壳体盖(3)和补偿元件(5)内。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调节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螺栓(19)具有朝向补偿元件(5)变窄的端部部分、和/或在纵向轴线的方向上变化的横截面、和/或偏离圆形的横截面。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调节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螺栓(19)设计成联接到超声波振动发生器、以及将超声波振动传递到壳体(2)和/或补偿元件(5)内。
13.一种调节驱动器的制备方法,所述调节驱动器包括;
-壳体;
-输出轴,其可旋转地安装于壳体内;以及
-用于防止出现输出轴轴向间隙的楔形补偿元件,其中所述补偿元件在其操作位置下抵靠于壳体和输出轴上的轴向止动部;
其特征在于:
执行下述方法步骤以便确保将输出轴(4)以无轴向间隙的方式固定的补偿元件(5)的操作位置,所述方法步骤包括:
-将安全螺栓(19)可释放地联接到超声波振动发生器上;
-将安全螺栓(19)接合于壳体(2)和补偿元件(5);
-经由安全螺栓(19)将超声波振动引入到补偿元件(5)和壳体(2)内,以便塑化安全螺栓(19)周围的塑料;以及
-将安全螺栓(19)从超声波振动发生器断开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安全螺栓(19)插入到事先在壳体(2)和/或补偿元件(5)内形成的开口、特别是钻孔内,以便建立与壳体(2)的接合、特别是与壳体盖(3)和补偿元件(5)的接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定的时间和/或直到预定的传播期间,将超声波振动引入到安全螺栓(19)周围的塑化塑料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C.劳勃.汉默斯坦两合有限公司,未经C.劳勃.汉默斯坦两合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1060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轧机仪表保护装置
- 下一篇:辊间间隙调节系统及控制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