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轮内马达单元的润滑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02819.0 | 申请日: | 201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9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山内康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B60K7/00;B60L11/18;H02K7/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用轮内 马达 单元 润滑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能够通过各电动马达驱动车轮来行驶的电动汽车中使用的、对每个车轮的驱动单元(以下称为轮内马达单元(in-wheel motor unit))有用的润滑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轮内马达单元除了具备上述电动马达以外,还具备行星齿轮组等减速齿轮机构,将它们构成为一个单元,在利用减速齿轮机构的减速下将来自电动马达的旋转动力传递到车轮,从而驱动该车轮。
因而,轮内马达单元需要对上述减速齿轮机构进行润滑。
但是,如果依赖于由轮内马达单元内的旋转体提升的油来进行用于上述目的的润滑,则油搅拌阻力使轮内马达单元(电动马达)的消耗电力增大,导致对于电动汽车来说最重要的问题即电费的大幅增加。
因此,以往如在专利文献1中也记载的那样,大多利用消耗电力远比由油搅拌阻力引起的消耗电力少的油泵来吸入轮内马达单元内下部的油,将该油供给到润滑要求部分来进行规定的润滑。
在进行该润滑时,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润滑控制技术在左右成对的车轮的轮内马达单元内的油温互不相同的情况下,使高温侧轮内马达单元的润滑油量(油泵的油抽送量)比低温侧轮内马达单元的润滑油量(油泵的油抽送量)多,来消除左右轮内马达单元间的油温差。
根据所述轮内马达单元的润滑控制技术,由左右轮内马达单元间的油温差引起的左右轮驱动力差得以缓和,能够提高轮内马达驱动式电动汽车(轮内马达驱动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但是,在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使左右轮内马达单元的润滑油量(油泵的油抽送量)不同的技术中,会使左右轮内马达单元内下部的油位不同,产生如下问题。
也就是说,如在专利文献1中也图示的那样,轮内马达单元内的电动马达的直径比减速齿轮机构的直径大,如果考虑需要尽量减小轮内马达单元的径向尺寸来确保所要求的安装性,则不能在电动马达与轮内马达单元壳之间设定大的间隙。
另一方面,油泵在车辆的振动时、倾斜时也需要抽送轮内马达单元壳内下部的油,为了使油泵在该振动时、倾斜时也能够吸入油,必须使轮内马达单元壳内下部的油位相当高。
由于这些原因,大直径的电动马达(旋转转子)浸渍在轮内马达单元内下部的油中是不可避免的。
另外,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在使左右轮内马达单元的润滑油量(油泵的油抽送量)不同的情况下,会使左右轮内马达单元壳内下部的油的油位不同,产生如下问题。
也就是说,如上所述那样左右轮内马达单元壳内下部的油位不同意味着位于油位的下方的电动马达(旋转转子)的油浸渍量在左右轮内马达单元之间不同。
如果像这样电动马达(旋转转子)的油浸渍量在左右轮内马达单元之间不同,则产生以下问题:由电动马达(旋转转子)产生的油搅拌阻力也在左右轮内马达单元之间不同,导致在左右轮之间产生驱动力差,使轮内马达驱动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变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952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种车辆用轮内马达单元的润滑控制装置:对油泵进行控制使得左右轮内马达单元壳内下部的油位保持相同,由此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该目的,本发明的车辆用轮内马达单元的润滑控制装置如下述那样构成。
首先,对作为本发明的前提的轮内马达驱动车辆和在该车辆中使用的轮内马达单元的润滑控制装置进行说明,轮内马达驱动车辆是能够通过各轮内马达单元驱动至少左右一对车轮来行驶的车辆,而且,在该车辆中使用的轮内马达单元的润滑控制装置利用由各油泵从轮内马达单元壳内下部抽送的油对左右成对的上述轮内马达单元内进行润滑。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对所述轮内马达单元的润滑控制装置设置了油泵驱动控制部件,该油泵驱动控制单元对上述油泵进行驱动控制,使得来自该油泵的油抽送量使上述左右轮内马达单元的壳内下部的油位相同。
在基于上述本发明的车辆用轮内马达单元的润滑控制装置中,对来自油泵的油抽送量进行驱动控制,使得左右轮内马达单元的壳内下部的油位相同,因此左右轮内马达单元的壳内下部的油位保持相同。
因此,轮内马达单元内的大直径旋转构件的油浸渍量在左右轮内马达单元之间相同,由该大直径旋转构件产生的油搅拌阻力也在左右轮内马达单元之间相同。
因而,在左右轮之间不会产生驱动力差,能够解除轮内马达驱动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变差之类的上述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成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润滑控制装置的轮内马达单元的纵剖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28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