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和混凝土组合柱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1147.8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48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赵春晓;赵志;靳小虎;于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G23/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张明月 |
地址: | 05003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组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缝隙式火车卸煤沟混凝土柱加固改造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钢和混凝土组合柱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火力发电厂火车卸煤主要有下述几种方式:一是燃煤采用准轨铁路敞车运输,电厂内采用翻车机卸车;二是燃煤采用底开门车运输,电厂内设置适当车位的火车缝隙式煤沟受卸;三是燃煤采用准轨铁路敞车运输,电厂内设置螺旋卸车机卸车。一般情况下,准轨铁路敞车由铁路部门或煤矿提供,而底开门车由于其卸车的特殊性需电厂自备。《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500-2000)第7.2.3及第7.2.5条规定:铁路来煤的发电厂,当耗煤量在250t/h及以上,或发电厂容量在400MW及以上时,可考虑翻车机卸煤;耗煤量在350~800t/h及以上,或发电厂容量在600MW及以上时,可设置两台翻车机;螺旋卸车机和缝式煤槽的卸煤装置宜用于容量不超过600MW或耗煤量不大于350t/h的发电厂。其中,底开门车是一种无盖漏斗车,适用于固定编组、定点装卸、循环使用,有营运效率高、卸车速度快等优点,适用于运距较近、矿点相对集中、车轮固定、物料粒度适宜的电厂。但底开门车自身的结构特点又决定了其在电厂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不足:①自动化程度低;②电厂需要全部自购车底,购车费用较高;③对电厂煤源变化的适应性较差;④对冻煤、大块煤适应性差;⑤卸车时煤尘外扬,周围环境比较恶劣。因此,现有电厂对单线缝隙式火车卸煤沟进行改造,将其卸煤方式改为螺旋卸车机卸煤。为保证螺旋卸车机在原有卸煤沟结构上正常运行使用,经核算原有的卸煤沟混凝土框架柱断面与设计所需断面相差较大,需要对混凝土柱进行增大截面加固。
目前,常见的混凝土加固形式有:常规的加大截面法加固、置换混凝土加固、粘钢加固、碳纤维加固等。但是,现有的混凝土柱加固形式有其不足之处,如:常规的加大截面法加固为在原混凝土柱周圈(或两侧)新增受力钢筋和箍筋,支模、浇筑混凝土,但新老混凝土共同工作性不好,协同变形性能差,且由于受支模和混凝土养护影响,施工周期较长,在原火车卸煤沟运行情况下施工时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置换混凝土加固虽然没有减少使用空间,但混凝土构件的抗弯性能不足;外粘钢板、角钢施工质量难以控制,难保证钢板或角钢和原有混凝土柱的整体性,对混凝土横向约束低,造价高,且不能有效增大截面尺寸;碳纤维加固造价昂贵,同样不能有效提高截面尺寸。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整体性能好的混凝土柱加固改造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和混凝土组合柱结构,包括设置在卸煤沟两侧的若干对混凝土柱,所述混凝土柱与卸煤沟相邻的一侧通过柱抱箍固定连接一钢柱,钢柱的上端设置一与混凝土柱相对的牛腿,钢柱的下端设置与混凝土柱的基座固定连接的钢柱脚。
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混凝土柱与钢柱、柱抱箍之间通过粘钢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钢柱为竖直设置的工字钢,工字钢的任一翼板与混凝土柱接触。
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柱抱箍包括设置于钢柱上端的柱抱箍B、设置于柱抱箍B和钢柱脚间的柱抱箍A;所述柱抱箍B固定环绕在混凝土柱的外表面、钢柱与混凝土柱接触侧的翼板的内表面;所述柱抱箍A固定环绕在混凝土柱的外表面、钢柱远离混凝土柱一侧的翼板的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钢柱内对应柱抱箍A的位置设置水平的加劲肋A,钢柱的两端对应牛腿和钢柱脚设置加劲肋B。
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钢柱顶部设置一钢柱顶板,所述牛腿与钢柱顶板及钢柱焊接固定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钢柱脚与混凝土柱的基座通过锚栓铆接。
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处于卸煤沟同侧的相邻钢柱间设置柱间横梁。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11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补强圈的通信塔人孔结构
- 下一篇:矩钢柱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