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舶轴系定位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1100.1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28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农;朱国冲;张仁民;金培明;毛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9/00 | 分类号: | B63B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钟玉敏 |
地址: | 20191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定位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船舶制造的辅助工具,尤其涉及一种船舶轴系定位工装。
背景技术
船能够有效控制振动的关键在于轴系安装的质量,而轴系安装的最大难点在于轴系艏、艉基准点的确定。在船舶设计与建造过程中,有一些船舶的轴系是布置在主甲板以上的,整个轴系分别有空气推进螺旋桨、推进减速器等六套设备组成。因为该船轴系设备位置并不是在一条直线上,推进减速器的输入和输出端左右差200mm、上下差399mm。按照常规造船,轴系的艏、艉基点确定后,艉轴管轴承经过拉线、照光、镗孔后,艉轴就能够准确地落到艉轴管内,基本能够与轴系理论中心线重合,轴系的其他设备安装也是以艉轴为基准向前进行的。但是,遇到这种没有艉轴管的船舶,必须先精确确定轴系上某一个位置,然后逐次安装其他设备,最后才将各设备之间用联轴器连接,而轴系上定位设备位置的确定是决定船舶轴系安装精度的关键。
因此,函待一种精度高,可操作性强且成本低的定位工装,来满足没有艉轴管的船舶进行轴系定位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没有艉轴管的船舶进行轴系定位的定位工装,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舶轴系定位工装,包括一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内孔中设有一望光仪,所述望光仪的基准点与设于舶艏的光靶基准点对应,所述支撑管上间隙套设有至少两个调整环,所述调整环的外周壁上均匀环布四个螺孔,所述螺孔内穿设用于调整支撑管位置的调整螺钉。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管两端各转动连接一轴承座。
优选地,所述轴承座为焊接式轴承座。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座上设有对中仪支架,对中仪支架上装设有一激光对中仪。
优选地,所述对中仪支架上设有用于锁定激光对中仪的紧定螺钉。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座与对中仪支架间通过滚动轴承配合。
优选地,所述滚动轴承为深沟球滚动轴承。
优选地,所述支撑管为无缝钢管。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使用本实用新型在进行轴系对中操作时,将调整环装焊在船体结构上,然后将调整螺钉插入调整环上的螺孔中,从而调整本工装的高低、左右位置,进而使望光仪的基准点与设于舶艏的光靶基准点重合,使本实用新型定位工装的中心线与轴系理论中心线重合,最后以本定位工装为基准,与轴系其它设备对中。本实用新型具有精度高、可操作性强且成本低等优点,在辅助设备安装的工程中,不仅可以实现拉线、照光及设备安装的多种功能,还能将船舶的艏艉基准点纳入监测范围,从而保证轴系定位设备安装的精度要求和轴系安装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船舶轴系定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调整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船舶轴系定位工装的与推进减速器对中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支撑管; 2-调整环; 21-螺孔;
22-调整螺钉; 3-望光仪; 4-轴承座;
5-滚动轴承; 6-激光对中仪; 61-对中仪支架;
7-隔舱壁; 8-推进减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11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体铝合金抗沉高速艇
- 下一篇:一种电动自行车前叉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