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载重汽车自动换挡缸体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51420.2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17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蒋国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永发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28 | 分类号: | F16H61/28;F15B15/14;F15B15/2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007***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载重汽车 自动 换挡 缸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载重汽车的自动换挡缸体。
背景技术
图1所示为传统的载重汽车自动换挡缸体,在缸体内设置有活塞杆过孔和活塞腔,活塞杆带动活塞在活塞腔内往复运动,活塞腔内除装有活塞外,还装有液压油。活塞杆过孔和活塞腔同轴设置且相互连通。在缸体侧壁上设置有与缸体轴线平行的平面3,平面3上设置有四个安装孔6、与活塞腔相通的两个气道孔4,一个气道孔4为进气道孔,另一个气道孔4为排气道孔。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整个缸体采用浇铸成型,造成缸体内部材质疏松,容易漏气,缸体密封性不好,容易窜气;(2)缸体局部设计不合理,原材料消耗较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旨在提供一种内部材质紧密、强度高、重量轻、密封效果好的载重汽车自动换挡缸体。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载重汽车自动换挡缸体,在缸体内设置有活塞杆过孔和活塞腔,所述活塞杆过孔和活塞腔同轴设置且相互连通,在缸体侧壁上设置有与缸体轴线平行的平面,所述平面(3)上设置有安装孔、与活塞腔相通的气道孔,关键在于:所述缸体采用压铸成形,在所述 平面上设置有压铸成形的空腔,所述空腔避开安装孔及气道孔设置在平面的空余位置处。
作为优选,所述平面上设置有四个安装孔和两个气道孔,四个安装孔呈矩形分布,两个气道孔布置在四个安装孔之间。
所述空腔共三个,其中一个空腔位于四个安装孔的左侧,另一个空腔位于四个安装孔的右侧,还有一个空腔呈哑铃状,设置在四个安装孔之间,两个气道孔分别位于哑铃状空腔的左、右腰部外侧。
有益效果:
(1)整个缸体采用压铸成型,相比浇铸成型的缸体,内部材质更紧密,强度更高、密封性更好,不会出现漏气或窜气现象,使用寿命更长;
(2)在设置气道孔的平面上压铸空腔,进一步增加了缸体强度,同时节约了材料,降低了产品重量,相比传统结构所用的原材料更少,强度却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原载重汽车自动换挡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改进后的载重汽车自动换挡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图2、图3所示的载重汽车自动换挡缸体,在缸体内设置有活塞杆过孔1和活塞腔2,活塞杆带动活塞在活塞腔2内往复运动,活塞腔2内除装有活塞外,还装有液压油。活塞杆过孔1和活塞腔2同轴设置且相互连通。在缸体侧壁上设置有与缸体轴线平行的平面3,平面3上设置有安装孔6、与活塞 腔2相通的气道孔4,以上所述与传统的载重汽车自动换挡缸体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区别在于:缸体采用压铸成形,在平面3上设置有压铸成形的空腔5,空腔5避开安装孔6及气道孔4设置在平面3的空余位置处。
最好是,平面3上设置有四个安装孔6和两个气道孔4,四个安装孔6呈矩形分布,两个气道孔4布置在四个安装孔6之间。安装孔6和气道孔4的数量不限,根据需要设置,在平面3上还设置有与其中一个气道孔4相通的气道堵头孔7,气道堵头孔7为加工气道孔4中形成的工艺孔,需要通过堵头进行密封。
优选为,空腔5共三个,其中一个空腔5位于四个安装孔6的左侧,另一个空腔位于四个安装孔6的右侧,还有一个空腔5呈哑铃状,设置在四个安装孔6之间,两个气道孔4分别位于哑铃状空腔5的左、右腰部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永发工业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永发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14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