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除静电装置的汽车配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42756.2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42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倪俊;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倪俊 |
主分类号: | B60R16/06 | 分类号: | B60R16/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600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静电 装置 汽车配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能去除人体及汽车上所带静电的汽车配件。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人们由于气候、穿着以及摩擦等原因,常常导致身体、衣物上积累静电,当静电达到一定程度后,再接触金属物品,就容易遭受电击,这种情况,在开车、乘车时尤为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人体在接触汽车之前本身就带电了,同汽车接触自然就要放电;另一方面,由于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和地面、空气中的灰尘摩擦,产生了大量的静电电荷携带在汽车上,这时人一碰车,也会发生放电现象。但是当放电电压低于3KV时,虽然静电释放过程就已经发生,但我们不会感觉到;当电压大于3KV时,人体会有轻微麻麻的感觉;当电压大于6KV时,我们会听到“劈啪”的放电声,而当电压大于8KV时,同时还会伴随快速的电弧火花出现了。
由于人体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更容易产生静电,带电现象十分普遍,开车、坐车、乘车时,尤其在开关车门、手握公交扶手栏的时候,就经常遇到上述被静电电击的情况,发出“啪”的放电声,是又麻又疼,让人事后想起,也心有余悸。而手上放电的疼痛是由于高压放电,由于放电时,手与汽车拉手、扶手杆的接触面很小, 因而会产生瞬间高压,通常装了汽车防静电带也不能完全有效防范静电的发生。
虽然人体和汽车平时所带的电量有限,其电压不足以给车和人造成严重的后果,但即使是很微小的电流,也会让人觉得不舒服。若某阶段经常发生静电电击的情况,甚至会造成人的某种心理压力,另外静电也会引起头痛、失眠和烦躁不安等症状,甚至能引起各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对老弱病残人士影响较大,所以静电的相关危害,不可小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日常生活中,静电给人们带来的困扰,提供了一种具有除静电装置的汽车配件,包括汽车配件本体,所述本体包括汽车配件的壳体、金属件和固定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汽车配件的壳体位置,设置有去除静电的装置。所述汽车配件涉及如:汽车把手、车门、公交扶手杆等汽车上容易产生、积聚静电的产品领域,通常为外置结构的汽车配件。
其中,上述去除静电的装置,又称为除静电装置或去除静电装置;上述公交扶手杆,又称为汽车扶手杆、把杆、扶杆或扶手杆,所述扶手杆由横、斜栏杆、直立柱和连接构件等构成;上述汽车把手,又名车门把手、车把手或拉手。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方便、快捷的除静电效果,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去除静电的装置,设置在所述汽车配件的壳体表面或壳体内部,通常为容易产生、积聚静电或人体容易触摸的位置,以便能去除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和人体所携带的静电,可由氖灯、电阻、导电元件等构成。优选地,在其外部增加一仓盖,从而使该去除静电的装置呈隐蔽式设计,这样,在夏季没有静电、无需使用的时候呈收纳状态,使整个产品壳体的外部结构更加美观,同时也能对该去除静电的装置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到秋冬季节需要使用时,再打开仓盖、将该去除静电的装置露出所述汽车配件壳体的表面。
所述去除静电的装置为接触式去除静电装置或非接触式去除静电装置。所述接触式去除静电的装置,内置了接触式静电消除器;所述非接触式去除静电的装置,内置了非接触式静电去除模块。
上述两种去除静电的装置,其去除静电的方法、原理、过程如下。
所述接触式去除静电装置,是通过人手触摸所述汽车配件中去除静电装置的导电元件,或将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静电,通过导电元件传到该去除静电装置上,即可消除、释放人体、物体、车体中所带的静电,并通过指示灯的提示,直观的告诉人们静电是否已经消除完毕。该接触式去除静电装置,是基于正、负电荷在电场中将产生定向运动:即正电荷在电场中将从电势高处向电势低处移动,而负电荷在电场中将从低电势向高电势移动的原理来制作实现的,主要是借助人体和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产生的静电电势差,发生平衡转移的过程,来消除、释放人体和物体中所带的静电。由于其放电电流低于人体感知阈值时的微弱电流值,所以整个放电过程是缓慢而柔和的,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消除了静电带来的烦扰和健康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倪俊,未经倪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27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电池模块
- 下一篇:一种在(111)型硅片上制作硅锥体结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