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变软轴运动方向的机械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8420.4 | 申请日: | 201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9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明;王晓芸;张兵舰;刘巍;潘之杰;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9/02 | 分类号: | F16H59/02;F16H5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软 运动 方向 机械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自动换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变软轴运动方向的机械结构。
背景技术
自动换挡器的挡位顺序从车头到车尾依次为PRND,如果不同自动变速器的挡位顺序不相同,就会导致自动换挡器和自动变速器在匹配时往往出现挡位反向。目前业内的做法就是新开发一个自动换挡器,重新开发自动换挡器周期一般为两年,而开发换挡软轴的周期一般为半年。
中国专利公开号:202203386U,公开日2012年04月25日,公开了一种自动换挡器,它包括机构主体、换挡杆和线路单元,换挡杆下端设有一可沿换挡杆轴线往复运动的呈径向凸起的轴销,机构主体上设有一中间部位铰接在机构主体上的控制臂,机构主体上还设有一通电时吸附控制臂下端使控制臂发生摆动的电磁阀;控制臂左上方设有一固定在机构主体上的限位盘,限位盘上设有在换挡杆处于P挡位且销轴位于销轴行程最上端时能防止销轴往左运动的挡块,控制臂的上方设有一在外力按压下可使控制臂上端往销轴右侧摆动的伸缩按钮。不足之处是,如果这种自动换挡器的挡位顺序与其它自动换挡器的挡位顺序不相同,就会出现与其它自动换挡器对应的自动变速器和这种自动换挡器在匹配时往往出现挡位反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自动换挡器的挡位顺序如果与其它自动换挡器的挡位顺序不相同,就会出现与其它自动换挡器对应的自动变速器和这种自动换挡器在匹配时往往出现挡位反向的问题,而重新开发自动换挡器的周期又较长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通过改变软轴走向来解决挡位反向的问题,结构简单,开发周期短,开发成本低的一种改变软轴运动方向的机械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变软轴运动方向的机械结构,包括自动换挡器、自动变速器和车体,其特征是,还包括转臂、第一软轴和第二软轴,所述转臂的旋转中心转动连接在车体上,所述第一软轴的左端与自动换挡器连接,所述第一软轴的右端与转臂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软轴的右端与自动变速器连接,所述第二软轴的左端与转臂的上端转动连接。
如果自动换挡器间的挡位顺序不相同,若又要让自动变速器与所有的自动换挡器连接并使自动换挡器正常工作,那么,就必须对连接在自动换挡器和自动变速器之间软轴的受力运动方向进行反向变化。把两根软轴转动连接在转臂的两端,通过转臂改变软轴走向来解决挡位反向的问题,开发周期比开发新换挡器短,开发成本比开发新换挡器低。
作为优选,所述转臂的下端设有转动的第一铰链接头,所述第一软轴的右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铰链接头上;所述转臂的上端设有转动的第二铰链接头,所述第二软轴的左端固定连接在第二铰链接头上。铰链接头便于装配。
作为优选,还包括黑盒,所述的黑盒固定在车身上,并且所述转臂、所述第一铰链接头、所述第二铰链接头均设在黑盒内,且所述转臂的旋转中心转动连接在黑盒内臂上,所述第一铰链接头和所述第二铰链接头均伸出到黑盒外。黑盒不仅有利于安装,而且还有利于对转臂的保护,使转臂转动灵活,换挡轻便。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改变软轴走向来解决挡位反向的问题,开发周期比开发新换挡器短,开发成本比开发新换挡器低,便于安装使用,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自动换挡器1,第一软轴2,第一铰链接头3,转臂4,旋转中心5,车体6,第二软轴7,自动变速器8,第二铰链接头9,黑盒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一种改变软轴运动方向的机械结构,如图1所示的是包括自动换挡器1、自动变速器8和车体6,还包括转臂4、第一软轴2和第二软轴7,转臂的旋转中心5转动连接在车体上,第一软轴的左端与自动换挡器连接,第一软轴的右端与转臂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二软轴的右端与自动变速器连接,第二软轴的左端与转臂的上端转动连接。
实施例一工作过程,自动换挡器向左拉动第一软轴,转臂的下端向左转动,因为转臂的旋转中心固定在车体上,所以转臂的上端向右转动,进而推动第二软轴向右移动,其结果是自动变速器受到第二软轴向右的推力。即自动换挡器向左施力,而自动变速器则向右受力。同理,当自动换挡器向右施力,而自动变速器则向左受力。实现了自动换挡器和自动变速器的受力方向相反,从而解决了自动换挡器在匹配时往往出现挡位反向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84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油盐管理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吸尘器的齿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