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杆式高频冲击钻井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71468.2 | 申请日: | 2012-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0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朱益辉;刘禹铭;于小龙;李士敏;王晓松;姚伟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监督监理技术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6/00 | 分类号: | E21B6/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朱瑜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杆 高频 冲击 钻井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气钻井完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杆式高频冲击钻井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外石油勘探开发步伐越来越快,新区勘探不断扩大,钻井深度不断增加,地层年代越来越久远,钻遇硬地层越来越多。常用的单一的旋转钻井技术由于存在重力堆积、横向涡动、纵向跳动、扭向粘滑等问题导致钻井机械转速低、进尺小、钻具提前产生应力疲劳、已不能满足深部地层中软硬交错地层、硬地层等可钻性差的地层的钻井时效要求。旋冲钻井技术是在常规旋转钻井的基础上,将冲击和旋转结合起来的钻井方法。其原理是在钻头上端安装一个冲击器,钻井过程中,由钻井液驱动的冲击器所产生的高频冲击力不断地施加给钻头,从而实现边旋转边冲击钻井。旋冲钻井技术与其他钻井工艺相比,更好的利用了坚硬岩石脆性大,而抗剪强度较低、不耐冲击的弱点,且在钻井时只需施加较小的钻压来压持钻头,故能有效地解决坚硬岩层和某些复杂岩层钻探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螺杆式高频冲击钻井工具,该工具能消除钻井过程的轴向跳动、横向涡动以及粘滑现象,提高钻井机械转速,延长钻具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螺杆式高频冲击钻井工具,包括上接头和与钻井马达传动轴相连的花键轴,
上接头下部外侧螺纹连接有密封筒,上接头的下端与密封套邻接,密封套内设有花键轴,花键轴的下端与液压锤体通过花键相连,花键轴的中部设有外轴肩,外轴肩以下自上而下依次穿装有上挡圈、上碟簧、预紧螺母、调整隔套,其中预紧螺母与花键轴的螺纹部螺纹连接,液压锤体中部沿径向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通孔,液压锤体的中部外侧设有外螺纹部,外螺纹部的上 方设有第一径向孔,液压锤体第一径向孔之上还套装有上浮套,外螺纹部螺纹连接有活塞,活塞上设有轴向的第二通孔,液压锤体上在活塞以下自上而下依次套装有流量调节盘、推套、垫圈、下碟簧、下调整垫,下调整垫抵在密封筒的内轴肩上,流量调节盘上设有位置与第二通孔对应的第三通孔,流量调节盘以轴向移动周向固定的方式与密封筒连接,液压锤体的位于流量调节盘和推套之间的部位设有第二径向孔,液压锤体上套装有下浮套,液压锤体的第一通孔上在第一径向孔和第二径向孔之间安装有节流阀;
所述下浮套内侧、所述推套内侧、所述活塞内侧、所述上浮套内侧与液压锤体密封,密封套内侧与花键轴密封,所述下浮套外侧、所述推套外侧、所述流量调节盘外侧、所述活塞外侧、所述上浮套外侧、所述密封套外侧、所述上接头外侧与密封筒密封。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流量调节盘的外侧设有行程槽,密封筒上设有螺钉,所述螺钉插入行程槽中,所述行程槽的长度大于螺钉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后,将工具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螺杆总成,另一部分为轴向振动总成。该工具上端接螺杆钻具,下端接钻头。钻压通过螺杆钻具的传动轴、蝶簧传递给液压锤体、液压锤体再传递给钻头。扭矩是由螺杆钻具传动轴上的花键接头与液压锤上的花键传递给钻头。螺杆钻具外套与振动器的密封筒连接。活塞与液压锤固定连接,液压锤的水眼装有节流阀。流量调节盘与外筒连接。活塞和流量调节盘上开有孔,两者可相对转动,形成流道的开关作用,产生波动压力,使液压锤产生高频振动的冲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液压锤体; 2、下浮套; 3、注油堵; 4、下调整垫; 5、下蝶簧; 6、垫圈; 7、推套; 8、流量调节盘; 9、螺钉; 10、活塞; 11、节流阀; 12、密封筒; 13、上浮套; 14、调整隔套; 15、预紧螺母; 16、上蝶簧; 17、上挡圈; 18、密封套; 19、油堵; 20、花键轴; 21、上接 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监督监理技术分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监督监理技术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714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沉渣钻头
- 下一篇:用炭阳极保护电解铝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