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导体电子冰箱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1353.5 | 申请日: | 2012-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5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谢相孔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相孔 |
主分类号: | F25D11/00 | 分类号: | F25D11/00;F25D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7312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电子 冰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珀尔帖电效应的制冷机器、装置和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半导体冰箱。
背景技术
冰箱是利用电能在箱体能制造低温环境的电器设备。它广泛用于冷藏食品、饮料、医药制品,也可以用于制作清凉饮料。冰箱的种类繁多,按制冷系统划分,有压缩式、吸收式和半导体式。按大小划分,有大型、中型、小型。
而小型制冷冰箱大多是半导体式,非压缩机制冷,采用热电制冷效应即珀尔帖J.C.A.Peltier效应的半导体温差电制冷器达到制冷目的。其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无噪音、无污染、具有环保优势。但是也有较多的缺点存在,如制冷能力不强、制冷速度不快、耗能大、有效制冷范围小、散热效果差、外置风扇噪音大等,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的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导体电子冰箱,其制冷能力强、制冷速度快、耗能少、使用寿命长、外置散热风扇噪音小,有效制冷范围大、散热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半导体电子冰箱,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冷冻 室,所述箱体的一侧壁或者顶壁上设置有热交换器部件,所述热交换器部件是分体式液体循环散热装置,所述分体式液体循环散热装置由散冷块、散热风扇、液体传送泵、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液体存储箱、主半导体制冷堆、副半导体制冷堆散热器组成,所述散冷块的一面延展形成冷冻室的内壁,所述散冷块的另一面与主半导体制冷堆的冷面紧密接触,第一热交换器与主半导体制冷堆的热面紧密接触,第二热交换器与副半导体制冷堆的冷面紧密接触,第三热交换器与散热器紧密接触,第一热交换器、液体传送泵、液体存储泵、第二热交换器和第三热交换器通过管道相连组成一个液体循环的热传递通道。
优选地,所述散热风扇和散热器通过连接件连为一个整体并固定在箱体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和第三热交换器均为内部有弯曲管道并有两个出口的四方体铝块或铜块。
优选地,所述冷冻室是卧式或立式的四方状冷冻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紧凑、合理,可使主副半导体制冷堆工作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失,从而大幅度提高主半导体制冷堆的制冷效率、制冷量大、制冷温度更低。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原有半导体电子冰箱制冷速度慢、制冷量小、制冷温度低等缺点,具有制冷能力强、制冷速度快、制冷温度低、使用寿命长、耗电少 的特点,而且使用寿命可打20年,在制冷温度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与一般压缩式冰箱相比,比一般压缩式冰箱节电10~20%,电磁辐射在同类产品最低。此外,这种采用半导体制冷技术的冰箱无压缩机,结构简单,噪音低,是真正的无氟冰箱,广泛用于办公室、家庭卧室、宾馆客房、酒楼贵宾房、娱乐室、单身公寓、汽车、医院病房以及其他需要保温的场所,即可以冷藏食品、饮料、水果、蔬菜、酒水、药品等。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散冷块;2、冷冻室;3、主半导体制冷堆;4、第一热交换器;5、液体传送泵;6、液体存储箱;7、第二热交换器;8、副半导体制冷堆;9、散热风扇;;10、散热器;11、第三热交换器;12、电器控制部件;13、电器插头;14、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附图1,提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所示,一种半导体电子冰箱,包括箱体14,所述箱体14内设置有冷冻室2,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冷冻室2是卧式或立式的四方状冷冻室。
所述箱体14的一侧壁或者顶壁上设置有热交换器部件,所述热交换器部件是分体式液体循环散热装置,所述分体式液体循环散热装置由散冷块1、散热风扇9、液体传送泵5、第一热交换器4、第二热交换器7、第三热交换器11、液体存储箱6、主半导体制冷堆3、副半导体制冷堆8和散热器10组成,所述散冷块1的一面延展形成冷冻室2的内壁,所述散冷块1的另一面与主半导体 制冷堆3的冷面紧密接触。采用上述结构新颖的散冷块可使散冷更充分,可以用于急冷和制冰。
第一热交换器4与主半导体制冷堆3的热面紧密接触,第二热交换器7与副半导体制冷堆8的冷面紧密接触,第三热交换器11与散热器10紧密接触,第一热交换器4、液体传送泵5、液体存储泵6、第二热交换器7和第三热交换器11通过管道相连组成一个液体循环的热传递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相孔,未经谢相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13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