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载重汽车的刹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58822.0 | 申请日: | 2012-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3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芮宏斌;郭宝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T1/06 | 分类号: | B60T1/06;B60T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载重汽车 刹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刹车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载重汽车的刹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各类汽车所用的制动刹车装置一般分为鼓式和盘式两大类,在摩擦的过程中将汽车行驶时的动能转变成热能消耗掉。鼓式刹车有自刹紧作用,刹车效能高,手刹车机构安装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其散热性能差,刹车不稳定,并且刹车片摩擦的粉末不易排出,影响刹车效能;盘式刹车散热性较佳,但其手刹车不易安装,没有自动刹紧作用,盘式刹车的刹车摩擦面积小,刹车力较低,刹车效能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载重汽车的刹车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载重汽车的刹车装置,在车桥上固定套装有制动底板,制动底板外环上安装有进气阀,制动底板底盘内侧安装有手刹摇杆A,制动底板底盘外侧安装有手刹摇杆B,手刹摇杆A与手刹摇杆B传动连接,手刹摇杆B与车桥上的导杆传动连接;制动底板底盘外侧安装有三组轮缸,该三组轮缸分别通过一个油管与液压油分流器联通;
制动底板轴向外侧与车轮之间设置有刹车片锥鼓,刹车片锥鼓通过复位弹簧内侧中的复位弹簧座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从结构上确保了采用新型制冷刹车降温系统能够在长下坡刹车时间过长,导致制动器温度过高时,对车辆制动装置进行快速降温,确保车辆制动的安全性。
2)刹车效能高且稳定,刹车摩擦面接触大,同时在刹车降温系统工作时,对刹车片摩擦面有清洁作用,可保持较高且稳定的刹车效能。
3)手刹容易安装,且带有自锁功能,提高刹车安全可靠性。
4)轮缸与刹车摩擦面距离较远,不易使液压油温度迅速升高而影响刹车效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刹车片锥鼓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制动锥鼓座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制动锥鼓座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制动锥鼓座结构示意图三;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制动锥鼓座结构示意图四;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制动底板安装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轮锥鼓结构前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轮锥鼓结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制动底板结构前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制动底板结构侧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导杆9的结构示意图;
图1 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刹车片5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桥,2.手刹摇杆A,3.进气阀,4.手刹摇杆B,5.刹车片锥鼓,6.复位弹簧,7.车轮,8.复位弹簧座,9.导杆,10.轮缸,11.液压油分流器,12.键,13.导气管,14.油管,
51.制动锥鼓座,52.刹车片,53.铆钉,54.减压阀,55.槽,
71.加强筋,72.轮锥鼓,
91.滑动槽,92.凸缘,
511.活塞杆孔、512.进气孔、513.短斜面、514.长斜面、515.滑动键槽、516.排气孔、517.凹槽、518.减压阀安装孔、519.空腔,
521.安装孔、522.梯形凸条,
101.通风孔、103.进气阀安装孔、104.键槽、105.手刹摇杆A的安装孔、106.轮缸的安装座、107.液压油分流器的安装孔、108.档尘罩、109.外半轴。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7,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是,在车桥1上固定套装有制动底板,制动底板外环上安装有进气阀3,进气阀3与汽车压缩空气控制系统联通,制动底板底盘内侧安装有手刹摇杆A2,手刹摇杆A2与驾驶舱中的手刹杆传动连接,制动底板底盘外侧安装有手刹摇杆B4,手刹摇杆A2与手刹摇杆B4传动连接,手刹摇杆B4与车桥1上的导杆9传动连接;制动底板底盘外侧安装有三组轮缸10,该三组轮缸10分别通过一个油管14与液压油分流器11联通,液压油分流器11与汽车液压控制系统联通;
制动底板轴向外侧与车轮7之间设置有刹车片锥鼓5,刹车片锥鼓5通过复位弹簧6与车轮7内侧中的复位弹簧座8接触。复位弹簧6装于刹车片锥鼓5小端的中心孔,复位弹簧座8套装于车桥1上,压住复位弹簧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88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冷式载重汽车刹车降温装置
- 下一篇:带侧翼系统的全自动电脑洗车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