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踏板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7723.2 | 申请日: | 2012-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3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冯祖军;陈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7/06 | 分类号: | B60T7/06;B60K23/02;B60K2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金玺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踏板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踏板总成,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改进的踏板衬套的踏板总成。
背景技术
常规的踏板总成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踏板臂总成11、踏板支架12、踏板轴13、踏板衬套14,其中踏板臂总成11包括踏板臂111和连接在踏板臂111上端的套管112,所述套管112设置在踏板支架12之间,所述踏板支架12在与所述套管112的两端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孔,所述踏板轴13通过该开孔穿过踏板支架12和位于踏板支架之间的套管112,并通过螺母15将踏板臂总成11固定在踏板支架12上;其中所述踏板衬套14位于套管112的两端处设置在所述踏板轴13与所述套管112之间,用来隔离踏板轴13和踏板套管112。所述踏板衬套的材质通常为塑料POM,一般情况下,踏板轴和踏板套管都是金属材料,踏板衬套与踏板套管之间是过盈配合,与踏板臂一起转动。踏板衬套与踏板轴之间是间隙配合,两者之间涂有油脂,用于消除衬套与踏板轴之间干摩擦产生的异响。
然而,由于在踩踏板过程中,踏板衬套与踏板轴之间的油脂会被逐渐挤出,故较长时间后,油脂会被全部挤出,此时衬套与踏板轴之间也会出现干摩擦,从而产生异响,甚至影响踏板总成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踏板总成,该踏板总成具有改进的踏板衬套,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踏板总成中在较长时间后踏板衬套与踏板轴之间会出现摩擦干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踏板总成,包括踏板臂总成、踏板支架、踏板轴、踏板衬套,所述踏板臂总成包括踏板臂和连接在踏板臂上端的套管,所述套管设置在踏板支架之间,所述踏板支架在与所述套管的两端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孔,所述踏板轴通过所述开孔穿过踏板支架和位于踏板支架之间的套管,并通过螺母将踏板臂总成固定在踏板支架上;所述踏板衬套位于套管的两端处设置在踏板轴与所述套管的两端之间,包括底部和管部,所述底部位于套管与踏板支架之间,所述管部位于套管与踏板轴之间。
其中,所述管部的内壁设有用于存储油脂的环形槽。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管部的内壁仅设有一个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位于管部的中间位置,使润滑更为均匀。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管部的内壁设有两个的环形槽,所述两个环形槽均匀的分布在管部的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环形槽的深度为管部壁厚的1/3~2/3,所述环形槽的宽度为管部长度的1/3~1/2。
进一步,所述环形槽的边缘与槽底的夹角为钝角,使槽内存储的油脂方便溢出。
进一步,所述环形槽的边缘与槽底的夹角为100-150度。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踏板总成,其踏板衬套内设有环形槽,油脂可以储存在其内,在踩踏板的过程中,槽内的油脂可以进入踏板轴与衬套的结合面,确保踏板衬套与踏板轴之间长时间有油脂,在踏板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无异响。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踏板总成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踏板总成与图2相对应的剖面图;
图4为图3中踏板衬套的示意图;
图5为图3在B-B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踏板总成如图3所示,其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是也包括踏板臂总成21、踏板支架22、踏板轴23、踏板衬套24,其中踏板臂总成21包括踏板臂211和连接在踏板臂211上端的套管212,所述套管212设置在踏板支架22之间,所述踏板支架22在与所述套管212的两端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孔,所述踏板轴23通过该开孔穿过踏板支架22和位于踏板支架之间的套管212,并通过螺母25将踏板臂总成21固定在踏板支架22上;其中所述踏板衬套24分别设置在所述踏板轴23与所述套管212的两端之间,用来隔离踏板轴23和踏板套管212。所述踏板衬套的材质通常为塑料POM,一般情况下,踏板轴和踏板套管都是金属材料,踏板衬套与踏板套管之间是过盈配合,与踏板臂一起转动。踏板衬套与踏板轴之间是间隙配合,两者之间涂有油脂,用于消除衬套与踏板轴之间干摩擦产生的异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77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转辙机控制系统
- 下一篇:腿部碰撞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