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倾倒垃圾功能的扫地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8429.6 | 申请日: | 2012-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5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关静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关静雯 |
主分类号: | E01H1/04 | 分类号: | E01H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自动 倾倒 垃圾 功能 扫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扫地车,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动倾倒垃圾功能的扫地车。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扩大、道路的增多,道路扫地车也随之逐渐普及,现有的各种道路扫地车结构基本相同,它在车身下部设置有多个旋转扫把,旋转扫把轴与地面垂直,用吸尘装置把扫起的灰尘垃圾吸入车厢内,一般车厢内配备有专门用于移除垃圾的铲子,铲子下面设有滚轮,便于在扫地车中垃圾收满时,通过人力推动铲子将收集的垃圾倒入垃圾站点,由于每天收集的垃圾量大,利用人工倾倒垃圾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克服现有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自动倾倒垃圾功能的扫地车,该扫地车能够自动倾倒垃圾,使用方便,作业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自动倾倒垃圾功能的扫地车,包括扫地车本体和设于所述扫地车本体后方的铲子,所述铲子通过四连杆机构和驱动气缸与所述扫地车本体相连,所述驱动气缸的一端安装在所述扫地车本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四连杆机构相连。
所述四连杆机构的数量优选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铲子的两侧,对应的所述驱动气缸也为两个。
所述铲子左侧的所述四连杆机构按照与其连接的驱动气缸的远近顺序依次为第一连杆、第一摇杆、第二连杆和第二摇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摇杆铰接,所述第一摇杆和第二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和第二摇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摇杆与所述铲子的左侧铰接。
所述铲子右侧的所述四连杆机构按照与其连接的驱动气缸的远近顺序依次为第三连杆、第三摇杆、第四摇杆和第五摇杆,所述第三连杆和第三摇杆铰接,所述第三摇杆和第四摇杆铰接,所述第四摇杆和第五摇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摇杆和所述铲子的右侧铰接。
所述第一摇杆与所述第三摇杆之间通过一固定支架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自由度固定。
所述驱动气缸与所述四连杆机构以及所述扫地车本体的具体连接方式为:两个所述驱动气缸的一端分别铰接在所述扫地车本体上,两个所述驱动气缸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四连杆机构的第一连杆的一端和第三连杆的一端气动滑动配合。
所述扫地车本体上还可以设有用于控制各个所述驱动气缸伸缩的控制装置。
所述扫地车本体内设有集尘装置,所述集尘装置设有垃圾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自动倾倒垃圾功能的扫地车,通过在铲子的左右两侧增加四连杆机构和驱动气缸,使得铲子一方面能够退出扫地车并抬高铲子的高度,一方面能够自动倾倒垃圾,省去了人工作业,工作效率高,使用方便。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及技术,兹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铲子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铲子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自动倾倒垃圾功能的扫地车,在本实施例中,该自动倾倒垃圾功能的扫地车包括扫地车本体2和设于所述扫地车本体后方的铲子1,所述铲子通过四连杆机构和驱动气缸与所述扫地车本体相连,所述驱动气缸的一端安装在所述扫地车本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四连杆机构相连。
所述四连杆机构的数量优选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铲子的两侧,对应的所述驱动气缸3和4也为两个。
所述铲子左侧的所述四连杆机构按照与其连接的驱动气缸的远近顺序依次为第一连杆31、第一摇杆32、第二连杆33和第二摇杆34,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摇杆铰接,所述第一摇杆和第二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和第二摇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摇杆与所述铲子的左侧铰接,以便于在气缸的驱动下可以推动所述铲子移出并抬高所述铲子。
所述铲子右侧的所述四连杆机构按照与其连接的驱动气缸的远近顺序依次为第三连杆41、第三摇杆42、第四摇杆43和第五摇杆44,所述第三连杆和第三摇杆铰接,所述第三摇杆和第四摇杆铰接,所述第四摇杆和第五摇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摇杆和所述铲子的右侧铰接,以便于在对应气缸的驱动下,所述铲子能够倾斜并倾倒垃圾。以达到自动倾倒垃圾的目的,避免现有技术需要人工倒垃圾的繁琐 。
上述所述的铰接均为单自由度铰接,并且上述所述的“左”、“右”等方向词,均以附图上显示的方向为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具体方位的限制。
所述第一摇杆与所述第三摇杆之间通过一固定支架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自由度固定,以方便所述四连杆机构运动在各自所在的平面内,也可以保证运动的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关静雯,未经关静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84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