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搁物板的减震块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2376.7 | 申请日: | 2012-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2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雷雨成;王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同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3/00 | 分类号: | B60N3/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 代理人: | 孙力坚 |
地址: | 214072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用搁物板 减震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车用搁物板的减震块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搁物板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其打开与关闭,并且汽车在路况差的路面行驶时搁物板会抖动,由于没有阻尼,受重力影响,关闭时若搁物板直接和侧围柱护板(塑料制成)接触会造成噪音,而且有损外观,为了避免这一现象,通常通过在搁物板上粘接棉毡来达到减震降噪的目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但是存在如下缺点:
(1)棉毡通过胶粘接在搁物板上,其容易脱落,强度低,使用寿命短,一旦脱落则无法继续使用,需要更换整个棉毡,成本高;
(2)棉毡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会掉落棉屑,影响整车的环境;
(3)利用棉毡的减震效果不明显,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减震不明显,不可靠,使用寿命短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车用搁物板的减震块结构,从而提高减震效果,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用搁物板的减震块结构,包括C柱下护板,所述C柱下护板一侧上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开有多个通孔,其另一端设置有连接轴;还包括与C柱下护板连接的搁物板,所述搁物板的四周设置有折边,位于搁物板两端折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与连接轴配合连接的圆弧形卡槽;位于C柱下护板连接块上所开通孔内安装减震块,所述减震块成“L”形,所述减震块构成有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卡脚结构,所述卡脚结构卡接于通孔内。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卡脚结构包括一圆锥结构,所述圆锥结构的一端设置短圆柱结构,所述圆锥结构的另一端设置有长圆柱结构,所述短圆柱结构抵接于减震块的第二折边上;
减震块第二折边处的卡脚结构卡接于连接块所开通孔内,所述减震块的第一折边一侧与连接块的第一折弯面抵接,所述减震块的第一折边另一侧与搁物板折边的底面接触;所述减震块的第二折边上的卡脚结构穿过连接块所开通孔,且减震块的第二折边与连接块的第二折弯面抵接,卡脚结构的短圆柱结构与通孔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L”形减震块卡接于C柱下护板一侧所设置的连接块上,不仅安装方便,使用过程中更有效的达到了搁物板减震降噪的目的,安装方便可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后的侧视图。
图4为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4中沿B-B截面的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减震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用搁物板的减震块结构,应用于C柱下护板1上时,包括C柱下护板1, C柱下护板一侧上部设置有连接块1-1,且连接块1-1与C柱下护板1成一体式结构,连接块1-1的一端开有两个通孔1-2,其另一端设置有连接轴1-3;还包括与C柱下护板1连接的搁物板2,搁物板2的四周设置有折边2-2,位于搁物板2两端折边2-2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与连接轴1-3配合连接的圆弧形卡槽2-1;位于C柱下护板1连接块1-1上所开通孔1-2内安装减震块3,见图6,减震块3成“L”形,减震块3构成有第一折边3-1和第二折边3-2第二折边3-2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卡脚结构3-3,卡脚结构3-3卡接于通孔1-2内。
卡脚结构3-3包括一圆锥结构,圆锥结构的一端设置短圆柱结构,圆锥结构的另一端设置有长圆柱结构,短圆柱结构抵接于减震块3的第二折边3-2上。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减震块3第二折边3-2处的卡脚结构3-3卡接于连接块1-1所开通孔1-2内,减震块3的第一折边3-1一侧与连接块1-1的第一折弯面抵接,减震块3的第一折边3-1另一侧与搁物板2折边2-2的底面接触;减震块3的第二折边3-2上的卡脚结构3-3穿过连接块1-1所开通孔1-2,且减震块3的第二折边3-2与连接块1-1的第二折弯面抵接,卡脚结构3-3的短圆柱结构与通孔1-2配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同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同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23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