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固体发酵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1848.1 | 申请日: | 201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8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张令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三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16 | 分类号: | C12M1/16;C12M1/04;C12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31 北京市西城区宣***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固体 发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发酵领域,特别是一种微生物固体发酵罐。
背景技术
在生物制剂的生产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固体发酵培养微生物细胞,以满足生产生物制剂的需要。常规的微生物发酵罐设施复杂,需要条件苛刻。因而造成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培养条件复杂。即便是如此,还往往导致杂菌感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满足大量生物制剂生产的需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微生物固体发酵罐,可以在一般环境下大量发酵微生物细胞,破解了必须采用专用发酵罐、发酵设施,无菌条件所造成的成本高、易感染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固体发酵罐,包括发酵罐体,排气口,排风扇,进气口,钢轴以及转盘,发酵罐体是用工程塑料或者不锈钢制成的柱形圆筒,所述圆筒的高度根据发酵微生物的数量确定,发酵罐体的上部设置一个圆柱形的排气口,排气口内设置排风扇,发酵罐体的下部侧边设置一个圆柱形的进气口,所述发酵罐体中间部位设置一根钢轴,所述轴上设置多对搅拌叶片,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一个与钢轴连接,并可正反转动的转盘。
进一步地,所述发酵罐体的直径为2.0-4.0m、高度为2-4m。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口的直径为0.1-0.3m、高度为0.8-1.2m。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的直径为0.2-0.3m,长度为2.0-2.5m,内部填充人造棉或者人造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钢轴的直径为0.05-0.1m。
进一步地,所述转盘每隔10—20分钟调整转动方向一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微生物细胞大量培养上速度快、效果好、成本低廉。对微生物制剂生产者有明显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微生物固体发酵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由附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微生物固体发酵罐包括由发酵罐体1,排气口3,排风扇4,进气口5,钢轴6,转盘7。发酵罐体1是用工程塑料或者不锈钢等制成直径为2.0-4.0m的柱形圆筒,所述圆筒的高度根据发酵微生物2的数量确定,一般设置为2至4m。发酵罐体1的上部设置一个直径为0.1-0.3m、高度为0.8-1.2m的圆柱形的排气口3,排气口3内设置排风扇4。发酵罐体1的下部侧边设置一个直径为0.2-0.3m,长度为2.0-2.5m,内部填充人造棉或者人造纤维的圆柱形的进气口5。罐体中间上下设置一根直径为0.05-0.1m的钢轴6,轴上设置多对搅拌叶片。罐体底部设置一个与钢轴6连接,并可正反转动的转盘7。微生物细胞培养操作如下:
第一步:培养的目标微生物固体营养基,注入到发酵罐体1内,并把需要培养的发酵微生物2,接种到固体培养基内。
第二步:开启排气口3内的排风扇4,根据发酵微生物对氧气的需要量设定排风扇4的排风量。发酵罐下面的进气口5,就会源源不停地把空气输送到培养罐内。并经过人造棉等填充物过滤,确保进入罐内的气体无菌。
第三步:转动转盘7,带动钢轴6转动,对培养基实施搅拌。转盘7每隔10-20分钟调整转动方向一次。在室温下把微生物细胞培养到对数生长后期,即可完成培养。
由上述结构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发酵罐结构在微生物细胞大量培养上速度快、效果好、成本低廉。对微生物制剂生产者有明显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三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三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18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括流体处理区的吸收制品
- 下一篇:汽车仪表台杂物箱用锁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