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灯板可以组合成多种造型的LED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11033.7 | 申请日: | 201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1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廖可亮;蒋思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通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6 | 分类号: | F21S8/06;F21V1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李宁;唐绍烈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以 组合 多种 造型 led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LED灯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灯板可以组合成多种造型的LED灯。
背景技术
LED灯是用来照明的灯具,由于与普通的灯具相比具有质优、耐用、节能、投射角度调节范围大等优点,所以在生产、生活中广泛的应用。
LED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光源的设计方法与思路,目前有一种最新的设计理念:情景照明,以环境的需求来设计灯具。情景照明以场所为出发点,旨在营造一种漂亮、绚丽的光照环境,去烘托场景效果,使人感觉到有场景氛围。
现有LED灯主要由灯板、灯筒、吊线和吊座组成,灯筒内装有LED,吊线将灯筒悬吊于吊座上,吊座固定于天花板上,最后用灯板将灯筒串联固定。使用时,通电后,电流经过电线向LED供电,LED发光。
现代室内场所,要用灯光来营造一种漂亮、绚丽的光照环境。但由于现有LED灯都是单兵作战,不能随意造型、加长连接,使照明变的单调乏味。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现有的LED灯进行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板可以组合成多种造型的LED灯,旨在使LED灯可以方便造型,加长连接。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灯板可以组合成多种造型的LED灯,包括两块以上灯板和若干灯筒,灯筒串联固定在灯板上,灯筒内装有LED,灯板的末端设有枢孔,灯板之间枢接在一起。
所述的LED灯还包括吊线、吊座、平衡座和空心细杆,吊线或空心细杆将灯筒悬吊于平衡座或吊座上,平衡座和吊座固定于天花板上。
所述的灯筒是圆柱形玻璃,在灯筒的出光端套有圆形项圈。
所述的LED灯包括两块灯板,两块灯板枢接呈L型。
所述的LED灯包括三块灯板,三块灯板枢接呈Z型或三角型。
所述的LED灯包括四块灯板,四块灯板枢接呈W型或正方型。
采用上述方案之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LED灯可以通过灯板的两两枢接而随意加长,更可以通过灯板之间的转动而变幻出各种造型,营造一种漂亮、绚丽的光照环境,烘托场景效果,使人感觉到有场景氛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二;
标号说明
灯板1 枢孔11
灯筒2 LED 21 项圈 22
固定座3 平衡座31 吊座32
吊线33 空心细杆3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灯板可以组合成多种造型的LED灯,包括两块以上灯板1和若干灯筒2,灯板1和灯筒2的具体个数依设计需要而定,灯筒2串联固定在灯板1上,灯筒2内装有(密布)LED 21,灯板1的末端设有枢孔11,灯板1之间枢接在一起。
更进一步,所述的LED灯包括吊线33、吊座32、平衡座31和空心细杆34,即由吊线33、吊座32、平衡座31和空心细杆34组成LED灯的固定座3,吊线33将灯筒2悬吊于平衡座31上,空心细杆34将灯筒2悬吊于吊座32上,平衡座31和吊座32固定于天花板上。空心细杆34是为了方便电线穿过,避免电线外露。具体可以将灯板1两边的灯筒2用吊线33悬吊于平衡座31上,将灯板1中间的灯筒2用空心细杆34悬吊于吊座32上。
作为优选,灯筒2是圆柱形玻璃,在灯筒2的出光端套有圆形项圈22,以增进LED灯的装饰性。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灯板1与灯板1之间可以水平移动,变换出多种造型。比如,两块灯板1枢接后水平移动可以呈L型。三块灯板1枢接后水平移动可以呈Z型(如图4所示)或三角型。四块灯板1枢接后水平移动可以呈W型或正方型(如图5所示)。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通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通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110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