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型环形气相沉积炉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5949.4 | 申请日: | 2012-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3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宜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鲁航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6/44 | 分类号: | C23C16/4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264006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环形 沉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炭/炭复合材料气相沉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环形气相沉积炉。
背景技术
化学气相沉积简称CVI(Chemical vapor infiltrtion ),是制造炭/炭复合材料的首选工艺方法,它是将炭纤维预制体置于专用的CVI炉内,加热至要求温度,通入气态前驱体(碳氢化合物),气体分解后扩散至含有较大孔隙的预制体中,将碳沉积在炭纤维周围和孔隙中,使预制体致密化,最终形成炭/炭复合材料。根据CVI工艺过程中温度与压力控制及气体流向,可将其分为等温法、压差法和热梯度法等。由于工艺方法不同,所用CVI炉也不完全相同。对应于上述三种工艺方法也有三种不同的沉积炉型,即等温法CVI炉、压差法CVI炉和热梯度法CVI炉。
目前,炭/炭复合材料生产领域,上述三种沉积炉型,其炉膛型式基本都是圆筒形炉膛,即在炉体内设有一个圆筒形加热筒。如中频感应CVI炉、炭管CVI炉、双真空CVI炉等。相对沉积效果较好的是中频感应CVI炉,但由于受感应圈加工困难的限制,无法满足大型炭/炭复合材料产品需要;单料柱或多料柱炭管CVI炉,其现有炉膛尺寸还较小,只能沉积小型炭/炭产品;双真空CVI炉虽然能满足大型炭/炭复合材料产品需要,但由于其炉膛尺寸大,炉子升温时间长,径向温差也大,并且不易满载生产,从而造成炉膛空间浪费,增加沉积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大型环形气相沉积炉,其既能生产环形大规格产品、也可以生产小规格产品,并且炉膛升温快,生产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型环形气相沉积炉,包括炉体、炉盖及炉底板,在所述炉体内从外到里依次设有圆筒形保温筒、外发热体、外沉积筒,其特点在于,在所述外沉积筒内还设有内沉积筒,所述内沉积筒内设有圆筒形内发热体,在所述内沉积筒和外沉积筒之间形成环形炉膛,所述环形炉膛的底部设有环形沉积底板,所述炉底板上设有多个进气管,所述保温筒的顶部设有保温盖。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和效果:
1. 与传统大型CVI炉不同,本设备为环形炉膛,可充分利用炉膛空间,合理搭配装炉产品,既可以沉积大型环形工件和小型工件,又可以通过均布于沉积室的进气管,设置多个料柱,大批量生产沉积盘型等工件,如飞机刹车炭盘等,不易造成炉膛空间浪费,降低沉积成本,同时由于是内外加热,升温时间较短,温度均匀性较好,产品一致性较好,而且具有工艺适用性较强、可用于等温法或压差法CVI工艺,造价相对低廉,维护较为方便等特点。
2. 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炭刹车盘的大批量生产。炭刹车盘预制体在炉外叠放在起吊吊板上,装入均布于炉底板的进气管中心,每个进气管配有单独的送气装置,可有效控制产品质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环形炉膛的顶部设有炉膛盖。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炉膛形成一个封闭空间,有利于快速升温和内部温度均匀。
进一步,所述进气管沿所述环形沉积底板呈环形均布。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根据预计筒型产品的最大最小尺寸确定炉体、炉盖和炉底板尺寸及相应电源、真空度等,然后确定均布料柱和进气管的数量。
进一步,所述外发热体和内发热体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外发热体热电偶管和内发热体热电偶管,所述第一外发热体热电偶管和内发热体热电偶管固定在所述炉盖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方便的插入热电偶测温,达到控制炉内温度目的。
进一步,所述外发热体和内发热体上分别连接有外电源电极和内电源电极,所述外电源电极和内电源电极各自连接独立的供电电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内、外发热体为单独供电系统,互不干扰,保证炉膛温度均匀,产品质量一致性好,便于控制批次产品质量。
进一步,所述炉体、炉盖及炉底板设有水冷套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水冷套可以起到很好的整个炉体保温效果,提高能源利用率。
进一步,所述环形沉积底板与所述炉底板之间还设有支撑环,所述环形沉积底板和支撑环为炭/炭复合材料,所述环形沉积底板上均布有气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支撑环可以使所述环形沉积底板与所述炉底板之间保持一定空间,便于进气装置设置。气体通过进气装置进入环形沉积底板、沉积底板支撑环形成预热空腔,气体经预热后经过环形沉积底板上的均匀气孔进入沉积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鲁航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烟台鲁航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59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6-00 通过气态化合物分解且表面材料的反应产物不留存于镀层中的化学镀覆,例如化学气相沉积
C23C16-01 .在临时基体上,例如在随后通过浸蚀除去的基体上
C23C16-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C23C16-04 .局部表面上的镀覆,例如使用掩蔽物的
C23C16-06 .以金属材料的沉积为特征的
C23C16-22 .以沉积金属材料以外之无机材料为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