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遮挡金属线路的触摸屏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75364.2 | 申请日: | 201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4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邱见泰;苏毓勋;黄巍杰;胡清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祥达光学(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遮挡 金属 线路 触摸屏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摸屏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具有遮挡金属线路的触摸屏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现有触摸屏的主要结构,其包括有透明基板10′、氧化铟锡图案层30′、金属线路层40′和遮蔽层50′;遮蔽层50′及氧化铟锡图案层30′的下部均叠合而形成于透明基板10′上,该氧化铟锡图案层30′的上部叠合于遮蔽层50′的上表面,以此使得氧化铟锡图案层30′在遮蔽层50′和透明基板10′之间形成上爬坡结构;该金属线路层40′平放叠于遮蔽层50′上并与氧化铟锡图案层30′接触;氧化铟锡图案层30′以及金属线路层40′外覆盖有保护层60′,以对氧化铟锡图案层30′以及金属线路层40′起到保护作用。
在上述触摸屏的制作过程中,由于金属线路层40′需通过遮蔽层50′遮蔽使其不易被看到,故需要采用黑色材料,并且该黑色材料的光密度值通常需大于3才能达到遮蔽金属线路层40′的效果,又因为黑色材料的厚度不宜太厚,否则氧化铟锡图案层30′无法在遮蔽层50′上爬坡,通常使用的厚度在2~4μm。
以上设计仅仅适用于遮蔽层为黑色材料,如遮蔽层为白色材料或其他颜色材料时,由于材料的遮光效果远不如黑色材料,则很难使用以上结构。以白色材料为例:需达到遮蔽金属线路层40′的目的,该遮蔽层50′需至少达到40μm以上才可勉强达到遮蔽的效果,但由于遮蔽层50′厚度过厚,使得氧化铟锡图案层30′几乎无法在遮蔽层50′上爬坡,极易造成线路外露。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遮挡金属线路的触摸屏结构,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触摸屏结构仅只能使用黑色材料作为遮蔽层来对金属线路层进行遮挡导致产品类型单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遮挡金属线路的触摸屏结构,包括有透明基板、氧化铟锡图案层、金属线路层和第一遮蔽层;第一遮蔽层及氧化铟锡图案层的下部均叠合而形成于透明基板上,该氧化铟锡图案层的上部叠合于第一遮蔽层的上表面,该金属线路层竖向设置,金属线路层的下端面叠于氧化铟锡图案层的上表面,金属线路层上部与氧化铟锡图案层上部之间的前侧设有至少一第二遮蔽层,该第二遮蔽层位于前述第一遮蔽层上,以及,该金属线路层外覆盖有保护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遮蔽层的厚度为2~6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遮蔽层为彼此叠合在一起的两层遮蔽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将金属线路层竖向设置,并于金属线路层上部与氧化铟锡图案层上部之间的前侧设有至少一第二遮蔽层,使得第一遮蔽层可以设计成较薄,以保证氧化铟锡图案层在第一遮蔽层上顺利爬坡而无外露,同时使金属线路层隐藏于第二遮蔽层之后,以达到遮蔽金属线路层的目的,并以此使得第一遮蔽层和第二遮蔽层不局限于白色材料,白色或其他颜色的材料均可设计生产,极大丰富了产品的类型。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之触摸屏的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制作过程中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制作完成后的截面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透明基板
30′、氧化铟锡图案层
40′、金属线路层
50′、遮蔽层
10、透明基板
30、氧化铟锡图案层
40、金属线路层
50、第一遮蔽层
70、第二遮蔽层
80、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2和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透明基板10、氧化铟锡图案层30、金属线路层40和第一遮蔽层50。
其中,第一遮蔽层50及氧化铟锡图案层30的下部均叠合而形成于透明基板10上,该氧化铟锡图案层30的上部叠合于第一遮蔽层50的上表面,以此使得氧化铟锡图案层30在第一遮蔽层50和透明基板10之间形成上爬坡结构,该第一遮蔽层50为白色材料,但不局限于白色材料,也可以为其他颜色的材料,该第一遮蔽层50的厚度为2~6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祥达光学(厦门)有限公司,未经祥达光学(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53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调度台外部接口更换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纺织电控触摸面板安装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