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液组合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37659.0 | 申请日: | 2012-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8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蔡春阳;涂敏;董春浩;邢维光;曹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双鹤药用包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14 | 分类号: | A61J1/1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8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液 组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容器用聚丙烯组合盖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输液组合盖中,通常的输液容器用聚丙烯组合盖的外盖和内盖为圆柱状,内部设有圆形胶垫。这样的结构不仅有利用内外盖的组合定位,而且有利于输液生产线的运行流畅性。但是这种通用的组合盖也有它的局限性,由于胶垫为圆形,生产所需材料较多,而且由于圆形胶垫的穿刺孔较小,穿刺层厚度较大,在医院加药和输液时易出现较多胶垫落屑;同时这种组合盖的拉环在使用中拉力偏大,容易断裂。处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各生产厂家不断对外部结构进行改造,但是改造后的结构不但不利于组合盖的生产,也在输液生产中出现了运行不畅等一些问题,影响了输液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在技术上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组合盖结构,而达到减少胶垫使用量,并且有效降低使用过程中拉力偏大和拉环断裂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液组合盖结构,包括外盖,内盖和垫片,所述的外盖上部设有椭圆形拉环,拉环的一端与撕裂槽相联。
所述的垫片为椭圆形。
所述的外盖内部设有将垫片夹紧的两道纵棱,纵棱的端部设有加强筋,给垫片更多支撑力。
所述的内盖的盖壁为台阶状。
所述的内盖端部的材料为热塑性弹性体改性聚丙烯。
所述的垫片的上端面设有两个上凹槽,下端面设有两个分别与所述两个上凹槽相对应的下凹槽。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具有如下优点:1、垫片采用椭圆形,节省了生产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2、穿刺落屑进一步减少;3、由于采用了椭圆形拉环,使拉环开启力降低,拉环断裂进一步减少;4、外部形状为圆形,更利于输液上产线的运行流畅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垫片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垫片结构示意图
在图1-4中,1、外盖;2、内盖;3、垫片;4、纵棱;5、加强筋;6、拉环;7、撕裂槽;8、上凹槽;9、下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图2所示一种输液组合盖结构,包括外盖1、内盖2和垫片3,外盖1上设有撕开外盖1端面撕裂槽7的椭圆形拉环6。外盖1和内盖2之间设有椭圆形垫片3,垫片3靠纵棱4夹紧在中部,纵棱4的端部有加强筋5,增加垫片与内外盖配合的紧密度。这样的内部结构设计,节省了生产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内盖2的端部采用热塑性弹性体改性聚丙烯,便于面焊封时内盖2熔通,内盖2和垫片3穿刺落屑少,提高了输液质量,提高产品成品率。
如图3、4所示,垫片3的上端面设有两个上凹槽8,垫片3的下端面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上凹槽8相对应的下凹槽9。每一对上凹槽和下凹槽均利于针管的穿刺。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拉环式组合盖相比较,既保持了传统拉环式组合盖的在输液生产线流畅性好的特点,又具有节省了垫片的使用量,加药和输液穿刺落屑少,拉环开启力小,拉环不易断裂的优点。该组合盖不仅适用于塑料输液瓶,也适用于非PVC软袋。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活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双鹤药用包装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双鹤药用包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376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密炙炒药锅
- 下一篇:流动急救应急层流的手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