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检测多组分微囊藻毒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9664.7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6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刚;唐松林;张蓓蓓;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30/88 | 分类号: | G01N30/88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1003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高效 色谱 三重 四极杆 串联 质谱法 检测 组分 微囊藻 毒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质检测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检测多组分微囊藻毒素(以LR、RR、YR、LW、LF、LA、LY为代表)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淡水流域中有害藻类水华尤其是蓝藻水华频繁发生,现已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许多蓝藻能产生以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 MC)为代表的毒素,目前已发现60多种异构体,它是一类具有强烈促癌作用的肝毒素。MC是一类单环七肽物质,一般结构为环D-丙氨酸-L-X-赤-8-甲基-D异天冬氨酸-L-Y-Adda-D-异谷氨酸-N-甲基脱氢丙氨酸。其中Adda为一种特殊的氨基酸,结构为3-氨基-9-甲氧基-2,6,8-三甲基-10-苯-4,6-二烯酸,它是MCs生物活性表达所必需的,研究发现去除Adda后藻毒素的毒性降低。X、Y为两个可变的氨基酸残基,这两个可变的L一氨基酸的更替及其它氨基酸的去甲基化,衍生出众多的毒素类型,至今已发现MCs有60多种异构体,其中存在最普遍也是含量较多的是LR、RR、YR,其中L、R、Y分别代表亮氨酸、精氨酸和酪氨酸。由于环状结构和间隔双键,微囊藻毒素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加热到300℃很长时间仍未能使之分解,而且尽管它们是多肽类物质,但普通的蛋白质水解酶对它们不起作用。微囊藻毒素在阳光下也较稳定,但在蓝藻色素存在的条件下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光降解速度加快(《HJ478-2009水质多环芳烃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MCs极易溶于水,不易沉淀或被吸附于沉淀物和悬浮颗粒物中,可溶于甲醇或丙酮(《GB/T13198-1991水质六种特定多环芳烃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现行自来水处理工艺的混凝、沉淀、过滤、加氯均不能有效去除微囊藻。
我国已有许多饮用水源发生蓝藻水华并监测出微囊藻毒素,尤其是出现了太湖大面积爆发蓝藻水华引起某城市饮用水污染的严重事故,因此加强水质的微囊藻毒素监测就显得尤为迫切,在美国微囊藻毒素已被列为微生物和有机污染物的检测项目。
目前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技术主要有生物分析法、细胞毒性检测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蛋白磷酸酶抑制法(PPIA)、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等,而且陆续有新方法、新技术出现。这些方法技术由于原理不同而各有所长。国内对微囊藻毒素有一定的研究,而且是一两种单一组份,没有多组份残留分析。尤其对环境中的地表水中的多组份的残留分析研究还没有开展。因此建立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监测的方 法很有必要。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WHO、美英等发达国家和我国权威机构推荐的MC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准确、灵敏、重现性好,能同时分析出不同的MC异构体等优点。但HPLC监测技术往往需要标准毒素,而目前只发现60多种MC,多数缺乏标准毒素,这限制了HPLC的进一步应用。LC/MS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即使没有标准毒素,只要知道这种毒素的分子量,就可对其进行定性,而且LC/MS技术亦可对毒素进行精确定量。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多组分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方法中存在的只能检测一两种单一组分且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检测多组分微囊藻毒素的方法,它以多组分微囊藻毒素中的组分LR、RR、YR、LW、LF、LA、LY为代表,同时分析水体中的该7种毒素,分析效率高且检测结果准确。
2.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检测多组分微囊藻毒素的方法,其步骤为:
(1)标准曲线绘制
(i)微囊藻毒素标准储备液的配制:精确称量MC-LR、RR、YR、LW、LF、LA、LY标准品中各100μg,加入1ml甲醇,制成浓度均为100mg/L的标准溶液储备液,-80℃保存;
(ii)将微囊藻毒素标准储备液用甲醇稀释,配制浓度依次为0.1、1.0、2.0、5.0、10.0μg/L的系列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
(2)微囊藻毒素样品的采集及前处理
(i)采集一定体积的水样,4℃冷藏保存;
(ii)将上述水样经0.45μm滤膜减压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未经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96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