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重结晶法提纯钌络合物粗产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0732.3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5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詹文海;杨松旺;李勇明;刘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F15/00 | 分类号: | C07F15/00;C09B57/10;C09B67/10;H01G9/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刘秋兰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重结晶 提纯 络合物 产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纯钌络合物粗产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石油危机愈演愈烈,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之一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1991年,瑞士洛桑工学院和O’Regan在世界著名期刊Nature上发表文章,报道了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以纳米晶二氧化钛为光电转换半导体,染料为光敏化剂,电池效率创纪录的达到了7.1%~7.9%。2011年,等人以基于Co(Ⅱ/Ⅲ)四(联吡啶)的氧化还原对为电解液,用卟啉作为敏化剂,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12.3%,为目前所报道的最高值。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作为新一代太阳能光电转换装置,在全球范围内都掀起了研究热潮,积极准备抢占先机。
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二氧化钛半导体膜作为工作电极具有光电转换的特性,但是由于本身特性的限制,无法利用太阳光谱中的可见光以及近红外光,所以在工作电极的制作过程中,要求把二氧化钛电极在0.1~0.3M的染料溶液中浸泡,吸附敏化剂,以拓宽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范围。
染料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寿命、成本以及大规模生产的可行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联吡啶钌络合物是最早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敏化剂,结构稳定、效率高、具有实际应用的可行性,作为光电转换的明星分子,研究热情长久不衰。例如式(Ⅰ)所示的联吡啶钌(Ru)络合物就是染料中的一种。
式(Ⅰ)
其中,X1为式(2)~(19)其中之一且X2为氢,或者X1与X2同为式(2)~(19)其中之一;
其中,R1~R40分别独立为H、CtH2t+1(t=1~15)、OCvH2v+1(v=1~15)、SCwH2w+1(w=1~15)或为表示式(36)~(37)其中之一,而n为0~2,m为1~4,其中,Y1为硫(S)、甲烯基(CH2)、铵基(N-R)(R为H或CxH2x+1(x=1~15)其中之一)、氧(O)或硒(Se)其中之一;
其中式(2)~(19)中的Y2可分别独立为式(20)~(37)其中之一;
其中,式(21)中的i=1~15,而其中,式(22)中的j=1~15,且(23)中的k=1~15,其中R41~R45、R48~R58分别独立为H、CAH2A+1(A=1~15)、OCBH2B+1(B=1~15)、SCDH2D+1(D=1~15)或为表示式(36)~(37);其中,R46~R47,分别独立为H、CEH2E+1(E=1~6)、或OCFH2F+1(F=1~6)、或SCGH2G+1(G=1~15),其中式(36)与式(37)中的R59与R60分别独立为H或CJH2J+1(J=1~15)且r为0~6,且式(24)、式(26)、式(27)、式(28)与式(29)中CqH2q的q=1~3;
其中Z1为式(38)~(44)其中之一。其中Z2为氢、或式(38)~(44)其中之一、又或者是Z1与Z2为相同基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07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涡旋压缩机
- 下一篇:潜油螺杆泵机组的节能启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