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艺反应腔及工艺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79059.1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8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董志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6/44 | 分类号: | C23C16/44;C23C16/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彭瑞欣;张天舒 |
地址: | 1001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艺 反应 工艺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艺反应腔及工艺设备。
背景技术
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淀积(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Deposition,以下简称:MOCVD)技术是在1968年由美国洛克威尔公司的Manasevit等人提出来的用于制备化合物半导体薄片单晶的一项新技术。MOCVD技术是在气相外延生长(Vapor Phase Epitaxy,以下简称:VPE)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气相外延生长技术。MOCVD技术多用于LED的制造中,而MOCVD反应腔是制造LED的设备。市场上主流的MOCVD反应腔可包括:水平式反应腔或者垂直式反应腔。目前,MOCVD反应腔以水平式反应腔较为典型。MOCVD反应腔内的热场模型分布是决定LED制造中外延工艺质量的重要因素,热场模型分布的设计设计到腔室结构设计、工艺组件设计、基片旋转系统设计、真空系统设计等多项关键技术。
目前,MOCVD反应腔通常采用感应线圈加热方式对承载装置进行加热。图1为现有技术中MOCVD反应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MOCVD反应腔包括:腔体1、进气装置3、感应线圈4和多个承载装置2。进气装置3位于腔体1内部的中间位置。承载装置2以多层垂直排布的方式设置于腔体1的内部,且进气装置3可以从承载装置2中心位置开设的孔中穿过,每个承载装置2上均可以承载多个衬底(图中未示出),衬底可排布于承载装置2的外圆周上。感应线圈4缠绕于腔体1的外壁上。进气装置3向腔体1内通入反应气体,该反应气体水平流到承载装置2上的衬底表面。工艺过程中,承载装置2可以旋转。其中,承载装置2可以为圆形的托盘。因此,图1中的MOCVD反应腔为立式多托盘结构反应腔。
现有技术中,感应线圈4中可通入中频(1KHZ至20KHZ)交流电并通过产生的磁场对承载装置2进行加热,承载装置2自身温度升高而成为发热体,再通过热辐射及热传导的方式将衬底加热至工艺要求的温度。在对承载装置2进行加热的过程中,感应线圈4产生的磁场中穿过承载装置2的磁力线与承载装置2的表面垂直。感应加热在水平放置的承载装置2上存在集肤效应,即:承载装置2上距离感应线圈4较近的位置(即靠近腔体1的位置)磁力线密集,加热温度也较高;承载装置2上距离感应线圈4较远的位置(即靠近进气装置3的位置)磁力线稀疏,加热温度也较低。因此,磁场中穿过承载装置的磁力线的密度沿承载装置2径向分布是不均匀的,这导致承载装置2的加热温度不均匀,从而降低了工艺的均匀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工艺反应腔及工艺设备,提供了一种新的工艺反应腔结构,该设计能够避免衬底承载装置的感应加热不均匀的问题,从而提高工艺的均匀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艺反应腔,包括:腔体、承载装置、进气装置和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位于所述腔体的外部,所述感应线圈用于产生磁场,述承载装置设置于所述腔体的内部且与所述腔体同轴设置,所述承载装置和所述腔体之间形成气体通道,所述承载装置的外周面上放置有衬底,所述衬底位于所述气体通道中,所述进气装置用于向所述气体通道内通入工艺气体。
可选地,所述承载装置的外周面上开设有若干个凹槽,每个凹槽中放置一个所述衬底。
可选地,所述腔体为透明石英筒状结构,所述承载装置为石墨筒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凹槽呈斜坡状,斜坡状的凹槽整体向腔体的内侧以预设角度倾斜。
可选地,所述承载装置为具有锥度的多面体结构,所述多面体结构中每个面整体向腔体的内侧倾斜。
可选地,所述多面体结构的面数根据所述衬底的尺寸、所述承载装置的尺寸和所述腔体的高度设置。
可选地,所述工艺反应腔还包括:排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位于所述气体通道的一端,所述排气装置位于所述气体通道的对应的另一端;
所述排气装置,用于将反应后的剩余气体排出至所述腔体的外部。
可选地,所述工艺反应腔还包括:第一法兰结构和第二法兰结构,所述第一法兰结构设置于所述腔体的上端,所述第二法兰结构设置于所述腔体的下端;
所述进气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法兰结构上,所述排气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法兰结构上;或者,所述进气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法兰结构上,所述排气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法兰结构上。
可选地,所述承载装置绕轴向以预定速度旋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艺设备,包括:上述工艺反应腔。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90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6-00 通过气态化合物分解且表面材料的反应产物不留存于镀层中的化学镀覆,例如化学气相沉积
C23C16-01 .在临时基体上,例如在随后通过浸蚀除去的基体上
C23C16-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C23C16-04 .局部表面上的镀覆,例如使用掩蔽物的
C23C16-06 .以金属材料的沉积为特征的
C23C16-22 .以沉积金属材料以外之无机材料为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