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气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66998.2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4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井口贵正;直井康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M37/04 | 分类号: | F02M37/04;F02D9/10;F02M6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蕴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节气门体、燃料喷射阀和燃料泵的节气门装置,所述节气门体通过向具有进气通道的本体配设节流阀而构成,所述燃料喷射阀安装于所述本体而向所述进气通道喷射燃料,所述燃料泵安装于所述本体而向该燃料喷射阀供给燃料。
背景技术
上述节气门装置在例如专利文献1中为人所知,该节气门装置中,在节气门体的本体上一体地形成有收纳燃料泵的筒状的泵壳。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05987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节气门装置中,在节气门体的本体上一体地形成有泵壳,因此,节气门体及燃料泵的组合就唯一地确定下来,无法改变燃料泵的规格,或者为谋求小型化而改变节气门体及燃料泵的组合,在通用性方面留有需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节气门体及燃料泵的组合容易改变以提高通用性的节气门装置。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节气门装置,具备:节气门体,其通过向具有进气通道的本体配设节流阀而构成;燃料喷射阀,其安装于所述本体而向所述进气通道喷射燃料;燃料泵,其安装于所述本体而向该燃料喷射阀供给燃料;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在于,所述燃料泵收纳于所述泵壳,设于所述泵壳的被安装部与设于所述本体的侧面的安装座联结。
另外,在第一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由铝合金构成,所述泵壳由树脂构成。
在第二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形成于所述本体的下部侧面,所述泵壳在车载状态下配置在发动机的曲轴箱的上方。
在第一至第三特征的结构中的任一者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于,泵轴线配置为与所述进气通道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所述燃料泵收纳于所述泵壳,在沿着所述进气通道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所述安装座在相互隔开间隔的两个部位形成于所述本体。
在第一至第四特征的结构中的任一者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于,在分布在沿着所述燃料泵的泵轴线的方向以及正交于该泵轴线的方向上的多个部位,所述被安装部设于所述泵壳并从该泵壳向侧方突出。
在第一至第五特征的结构中的任一者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喷射阀相对于所述进气通道在所述泵壳的相反侧安装于所述本体,将来自所述燃料泵的燃料向所述燃料喷射阀侧引导的外部管路配置为在所述本体的侧方通过。
在第六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喷射阀安装于所述本体的上部,在包含所述进气通道的中心轴线的铅直面的左右任一侧,所述泵壳安装于所述本体的下部,所述外部管路配置为在所述进气通道的左右方向一侧向上下延伸。
在第七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八特征在于,紧固有所述节流阀的阀杆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所述本体,覆盖该阀杆的一端部的传感器盒安装于所述本体并在所述泵壳的上方从所述本体向侧方突出,从沿着所述进气通道的中心轴线的方向观察,所述外部管路配置为与所述传感器盒重叠。
并且,在第一至第八特征的结构中的任一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九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的中心轴线及所述燃料泵的泵轴线相互平行且在车载状态下朝向下前方地倾斜配置,用于将来自所述燃料泵的燃料朝向所述燃料喷射阀侧排出的排出管及燃料调节器中的至少一者配设在所述泵壳的后端上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由于收纳燃料泵的泵壳的被安装部与设于节气门体的本体侧面的安装座联结,因此,改变节气门体及燃料泵的组合容易,故而能够提高通用性,并能够提高节气门体及燃料泵的可维护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由于本体是铝合金制的,泵壳是树脂制的,因此,能够在维持支承节流阀的本体的强度的同时谋求节气门装置整体的轻量化,并能够谋求提高泵壳的生产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由于安装座形成于本体的下部,联结于该安装座的泵壳在车载状态下配置在发动机的曲轴箱的上方,因此,能够使泵壳及燃料泵受其下方的曲轴箱保护,并能够通过使泵壳为树脂制来防止来自发动机的热影响波及到收纳在泵壳内的燃料泵,从而抑制燃料温度上升,谋求提高发动机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由于燃料泵的泵轴线与进气通道的中心轴线平行,且在沿着进气通道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安装座在相互隔开间隔的两个部位形成于本体,因此,能够确保泵壳向本体联结的跨度大并使联结部不从节气门体大幅度地露出,谋求节气门装置的小型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69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