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布索坦片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4090.1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8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张观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28 | 分类号: | A61K9/28;A61K31/426;A61K47/38;A61P19/06;G01N30/88;G01N30/90;G01N21/33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郭防 |
地址: | 550014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非布索坦 片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布索坦片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属于西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痛风为嘌呤代谢紊乱和(或)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各国经济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人口老年化,寿命延长,高尿酸血症已成为老年人的高发病。
痛风自古就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常见病。近20年来,亚洲地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有显著增多的趋势。
别嘌呤醇是临床上唯一一个用于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并作为痛风的黄金治疗药物广泛用于临床,但由于别嘌呤醇只对还原型的XOR有抑制作用,需要重复大剂量给药来维持较高的药物水平。不少患者对别嘌醇过敏、无效或不能耐受。而非布索坦(febuxostat)则是一种特异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与别嘌醇相比,非布索坦阻止痛风发作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似,但抑制尿酸生成强度更高。现欧盟与FDA均批准其上市申请,用于慢性尿酸过高症痛风症的治疗。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非布索坦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有满意结果。
但是,由于非布索坦为嘌呤类似物,不可避免的造成涉及嘌呤及吡啶代谢其他酶活性的影响,因此别嘌呤醇治疗中,需要重复大剂量给药来维持较高的药物水平,影响了非布索坦的治疗疗效。
此外,目前对非布索坦药物还没有一套严格可靠的质量检测标准。如果没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得到的产品不能确保其质量,结果必将影响该药物的临床疗效;所以为提高非布索坦药物的治疗作用,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及产品质量的稳定,制定一个严格可靠的质量标准成为保证药品质量的基本要求。随着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析方法在药品的质量控制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布索坦片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对非布索坦片剂的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使其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等疾病的疗效更为显著,并建立了系统的、完整的、有效的成分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可有效控制该药品的质量,从而确保其临床疗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非布索坦片剂,按重量份计算,是由40~120份非布索坦、95~165份微晶纤维素、20~60份乳糖、10~27份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和1~3份硬脂酸镁制成的。
优选的非布索坦片剂是由80g非布索坦、110g微晶纤维素、40g乳糖、18g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和2g硬脂酸镁制成的。
前述非布索坦片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片芯的制备:
①取非布索坦、乳糖,分别过80目筛网,备用;
②将非布索坦与微晶纤维素、乳糖、部分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纯化水制软材,18目筛网制粒,70℃干燥,18目筛整粒,加入剩余量交联羧甲基纤维钠和硬脂酸镁,混合均匀;
③中间体检测,合格后压片,得素片;
(2)薄膜包衣:
①取乙醇、纯化水置于搅拌器中,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加入预混包衣粉,继续搅拌1小时,包衣液用100目筛网滤过,备用;
②将素片置于包衣锅内,开启包衣锅并启动排风及吸尘装置,同时用40℃~45℃热风预热,使素片受热均匀,并吸掉吸附于素片上的细粉;开动包衣锅,调节好包衣液喷雾粒度与喷雾速度,将配制好的包衣溶液均匀地喷雾于转动的片芯上;包衣完毕后,继续用冷风干燥10分钟,包衣增重3%-5%即可。
前述非布索坦片剂的制备方法中,在混合和压片填充过程中,环境湿度控制在50%以下。
前述非布索坦片剂的检测方法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目;其中鉴别是对制剂中的非布索坦进行鉴别;检查是分别对本制剂进行有关物质、溶出度、微生物限度和重量差异进行检查;含量测定是对非布索坦进行测定。
具体含量测定方法为: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甲醇-用三乙胺调pH为5.0的0.3%乙酸=70:30,采用UV检测,检测波长为317nm,流速为1.0mL/min;理论板数按非布索坦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40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