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氨基糖苷类药物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2339.5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4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杨眉;李贤良;侯长军;郗存显;李俊杰;王国明;张雷;霍丹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28;B01J20/281;G01N30/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基 糖苷 类药物 分子 印迹 萃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的改进,具体涉及一种动物性食品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兽药残留检测前样品预处理用的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属于兽药残留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人类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由于近些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引起了世界各国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发达国家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关注兽药残留问题。目前,欧美等国家己经建立了完善的兽药残留监控体系,并且不断研究开发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严格有关兽药残留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设置药残技术性贸易壁垒,以此来阻碍其他国家的动物性食品的进入。2002年,我国农业部重新修订发布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最高残留限量,使规定限量的兽药达到134种,主要是抗生素类药物。但是此项工作在我国仍然尚属起步阶段,相应的配套法规还不够健全,检测方法及标准尚待完善,检测监控体系、执法体系和资金来源以及舆论宣传等都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当前我国对动物性食品开展兽药残留的常规检测水平比发达国家还有不少差距。鉴于兽药残留己经成为当前严重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和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提高全社会对兽药残留危害性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兽药残留的监测和控制迫在眉睫。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由单组份或多组份组成的糖基取代的氨基环醇类化合物,呈碱性,极性和水溶性较高。临床上常用于预防和治疗革兰氏阴性菌和结核杆菌等引起的感染。由于其抗菌谱广,而且价格低廉,因此在养殖业中常被大量应用,易在动物体内产生残留,进而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动物源性食品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的方法主要有微生物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和理化检测法等等。微生物检测法虽然价格便宜,操作简单,适用于样品的大批量筛选,但准确度和灵敏度较低,检测限达不到要求,且测定结果误差较大。免疫分析法易产生假阳性结果,阳性结果需要进行确证。
鉴于微生物检测法和免疫学检测法的应用还存在诸多的局限与阻碍,目前在动物源性食品兽药残留的检测中,以色谱技术为代表的理化检测法已经被证明是最为有效的确证性检测手段之一。理化检测法主要包括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electrophoresis, HPCE)、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GC)、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 GC/MS)等。这些方法结果准确,而且可以同时进行多种药物的分析,在近几十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Cheryl等用毛细管电泳分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利用硼酸盐的络合作用通过紫外检测器得到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检测线性范围0.05–1.0mg/ml,同时对0.10–1.0mg/ml浓度范围的十二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能够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Hoebus等用六甲基二硅烷柱前衍生测定大观霉素,用填充柱气相色谱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在75%-125%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Andrzej等使用9-芴基甲基氯甲酸酯作为柱前衍生试剂,测定了肌肉、肝脏、肾脏中庆大霉素和新霉素检测限分别是0.1mg/Kg和0.2mg/Kg,庆大霉素的回收率为76%-86%,新霉素的回收率为77%–83%。Daniel等利用HPLC–MS/MS检测血液中新霉素,经乙腈处理后,得到新霉素的检测线性范围0.2–50ug/ml,检测限0.2ug/ml。Michel等利用LC–MS/MS从灵敏度和色谱效率因素进行优化,得蜂蜜和牛奶中链霉素的检测限分别是2ug/ml和10ug/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未经重庆大学;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23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牵引传动机构
- 下一篇:光纤分布式扰动传感器的多点扰动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