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齿式无极变速箱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33247.0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7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李赫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赫鹏 |
主分类号: | F16H9/24 | 分类号: | F16H9/24;F16H61/40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金春华 |
地址: | 113006 辽宁省抚顺***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齿式 无极 变速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汽车配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磁齿式无极变速箱。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高级轿车,均采用的是电脑控制的钢带式无极变速箱。该变速箱包括壳体、主动轮组、从动轮组和液压泵油缸等组成。主动轮组和从动轮组都由可动盘和固定盘组成,与油缸靠近的一侧带轮可以在轴上滑动,另一侧则固定。可动盘与固定盘都是锥面结构,它们的锥面形成V型槽来与V型金属传动带啮合。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首先传递到CVT的主动轮,然后通过V型传动带传递到从动轮,最后经减速器、差速器传递给车轮来驱动汽车。工作时通过主动轮与从动轮的可动盘作轴向移动来改变主动轮、从动轮锥面与V型传动带啮合的工作半径,从而改变传动比。可动盘的轴向移动量是由驾驶者根据需要通过控制系统调节主动轮、从动轮液压泵油缸压力来实现的。由于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工作半径可以实现连续调节,从而实现了无级变速。此种结构存在的问题是动力在传输过程中丢失,油耗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灵活方便、能有效的解决动力丢失,减少油耗的磁齿式无极变速箱。
本发明创造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磁齿式无极变速箱,包括输入轴、输出轴、壳体、进油管和回油管,在输入轴和输出轴上分别安装一套结构相同的传动装置,两套传动装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
每套传动装置的结构是:设有4-8组轮架,每组轮架上套装一个齿轮固定架,在每组轮架的中间,磁齿轮通过轴与齿轮固定架连接;每个齿轮固定架连接一个液压缸,并由液压缸带动沿轮架移动,液压缸经导管与换向阀连接,换向阀连接电磁阀;电磁阀与电源开关Ⅰ和电源开关Ⅱ活动连接;换向阀与导管、进油管和回油管活动连接;其中,4-8组轮架等距离安装在输入轴或输出轴上,并与输入轴或输出轴为一体结构;导管和换向阀安装在输入轴或输出轴内。
上述的磁齿式无极变速箱,所述的液压缸由液压缸体和液压柱塞组成,液压柱塞与齿轮固定架固定连接,液压缸体与输入轴或输出轴固定。
上述的磁齿式无极变速箱,每组轮架与套装在其上的齿轮固定架之间设有弹簧Ⅰ。
上述的磁齿式无极变速箱,磁齿轮上设有棘轮爪和锁柱,棘轮爪与磁齿轮活动连接,锁柱与磁齿轮固定连接;棘轮上设有棘轮爪槽和锁柱槽;通过棘轮爪与棘轮爪槽的相配合及锁柱与锁柱槽的相配合,磁齿轮与棘轮活动连接,棘轮的外沿上,棘轮爪槽之间设有弹簧Ⅱ。
上述的磁齿式无极变速箱,磁齿轮的齿牙处设置磁性装置Ⅰ,链条上设有磁性装置Ⅱ,磁性装置Ⅰ和磁性装置Ⅱ相呼应。
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将壳体外离合器及差速器分别与输入轴和输出轴连接,并通过电源开关控制电磁阀,进而控制换向阀移动来完成液压缸的充油或排油,从而改变输入轴和输出轴上的磁齿轮的圆周运动轨迹,逐步递增或递减,以实现变速。输入轴旋转通过轮架和齿轮固定架将动力传给链条,输出轴上的磁齿轮通过齿轮固定架和轮架将动力传给输出轴,实现传动,在整个传输过程中没有动力损失,进而减少油耗。由于设置了棘轮结构,而且在磁齿轮和链条上设置了磁性装置,使得磁齿轮在变换运动轨迹过程中,与链条能很好的吻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创造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创造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断面图。
图4是本发明创造磁齿轮的结构示意图(以安装在输入轴上的磁齿轮表示,输出轴上的磁齿轮结构与此相同)。
图5是图3中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磁齿式无极变速箱,包括输入轴(1)、输出轴(2)、壳体(3)、进油管和回油管,在输入轴(1)和输出轴(2)上分别安装一套结构相同的传动装置,两套传动装置之间通过链条(4)连接。输入轴(1)上为主动传动装置,输出轴(2)上为被动传动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赫鹏,未经李赫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32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电压固态转换器及其相关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二极管单元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