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紫外线固化玻璃电镀油漆及其使用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507925.6 | 申请日: | 2012-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9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 发明(设计)人: | 袁吉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吉昌 |
| 主分类号: | C09D175/14 | 分类号: | C09D175/14;C09D167/06;C09D7/12;C03C17/34;C25D9/02;C23C14/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03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紫外线 固化 玻璃 电镀 油漆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紫外线固化玻璃电镀油漆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玻璃上色的工艺有三种,玻璃彩色工艺、玻璃喷漆工艺和玻璃表面上色。现在所采用的玻璃喷漆工艺使用的漆对于玻璃的附着性差,在电镀时,上镀性能差。油漆在玻璃表面喷涂时附着性差,容易掉漆;对于玻璃的上镀性也差; 不耐酒精浸泡和高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紫外线固化玻璃电镀油漆,该油漆在玻璃表面的附着性好,上镀性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紫外线固化玻璃电镀油漆,包括玻璃电镀面漆和玻璃真空镀膜底漆,该玻璃电镀面漆按百分配比由如下成分组成:特殊官能聚氨酯丙烯酸酯20%-22%、脂肪族聚氨酯六丙烯酸脂7%-10%、磷酸酯0.5%-1%、TMPTA8%-10%、HEMA8%-10%、184引发剂2.5%-3.5%、TPO引发剂0.5%-2%、流平剂0.3%-0.5%和溶剂70%-80%;
该玻璃真空镀膜底漆按百分配比由如下成分组成:脂肪族聚氨脂四丙烯酸脂22%-25%、脂肪族聚氨脂二丙烯酸脂8%-10%、三官能团聚脂丙烯酸脂7%-10%、IBOA6%-9%、流平剂0.1%-0.6%、附着促进剂1%-3%、醋酸乙酯25%-30%、醋酸丁酯15%-18%、正丁醇7%-10%和甲苯8%-10%。
进一步地,所述的溶剂包括醋酸乙酯、醋酸丁酯和正丁醇,所述的醋酸乙酯、醋酸丁酯和正丁醇的比例为3:3:1。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紫外线固化玻璃电镀油漆的使用方法,使用方法简单有效,能够使漆的附着性好,上镀性佳。
该油漆的使用方法如下:
1)玻璃制品在表面除油;
2)对除油后的玻璃进行真空喷涂UV玻璃电镀底漆,在线速8米每分钟速度下进入红外线烘干机内 ,温度控制在60度,时间控制在10分钟,然后进入紫外干燥机内干燥;
3)对干燥好后的玻璃进行真空电镀;
4)对真空电镀好后的玻璃在中涂色漆,在线速8米每分钟速度下进入红外线烘干机内,温度控制在60度,时间控制在10分钟,然后进入紫外干燥机内干燥;
5)对干燥好后的中涂色漆上喷UV玻璃电镀面漆,在线速8米每分钟速度下进入红外线烘干机内,温度控制在60度,时间控制在10分钟,然后进入紫外干燥机内干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油漆对于玻璃表面的附着性好,不会掉漆;
(2)对于玻璃的上镀性佳;
(3)耐酒精浸泡72个小时;
(4)耐100度高温水煮2个小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紫外线固化玻璃电镀油漆,包括玻璃电镀面漆和玻璃真空镀膜底漆,该玻璃电镀面漆按百分配比由如下成分组成:特殊官能聚氨酯丙烯酸酯20%、脂肪族聚氨酯六丙烯酸脂7%、磷酸酯0.5%、TMPTA8%、HEMA8%、184引发剂2.5%、TPO引发剂0.5%、流平剂0.3%和溶剂70%;
该玻璃真空镀膜底漆按百分配比由如下成分组成:脂肪族聚氨脂四丙烯酸脂22%、脂肪族聚氨脂二丙烯酸脂8%、三官能团聚脂丙烯酸脂7%、IBOA6%、流平剂0.1%、附着促进剂1%、醋酸乙酯25%、醋酸丁酯15%、正丁醇7%和甲苯8%。
其中,所述的溶剂包括醋酸乙酯、醋酸丁酯和正丁醇,所述的醋酸乙酯、醋酸丁酯和正丁醇的比例为3:3:1。
该油漆的使用方法如下:
1)玻璃制品在表面除油;
2)对除油后的玻璃进行真空喷涂UV玻璃电镀底漆,在线速8米每分钟速度下进入红外线烘干机内 ,温度控制在60度,时间控制在10分钟,然后进入紫外干燥机内干燥;
3)对干燥好后的玻璃进行真空电镀;
4)对真空电镀好后的玻璃在中涂色漆,在线速8米每分钟速度下进入红外线烘干机内,温度控制在60度,时间控制在10分钟,然后进入紫外干燥机内干燥;
5)对干燥好后的中涂色漆上喷UV玻璃电镀面漆,在线速8米每分钟速度下进入红外线烘干机内,温度控制在60度,时间控制在10分钟,然后进入紫外干燥机内干燥。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吉昌,未经袁吉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79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母丝丝束滑移的方法
- 下一篇:双组份液体墨迹消除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