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即食软烤辣味鱿鱼的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53674.8 | 申请日: | 201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8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承责;周新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荣成宏伟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333 | 分类号: | A23L1/3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309 山东省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即食 辣味 鱿鱼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食物制品的加工,尤其是一种即食软烤辣味鱿鱼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鱿鱼属软体动物类,是乌贼的一种,富含蛋白质、钙、磷、铁等,并含有十分丰富的诸如硒、碘、锰、铜等微量元素,是名贵的海产品。鱿鱼中含有的钙、磷、铁元素,对骨骼发育和造血十分有益,可以预防贫血。鱿鱼除了富含蛋白质及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外,还含有丰富的DHA(俗称脑黄金)、EPA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加上肉中所含的大量牛磺酸,可有效减少血管壁内所累积的胆固醇,对于预防血管硬化、胆结石的形成有很好疗效,同时还能补充脑力、预防老年痴呆症等。其含有的多肽和硒等微量元素有抗病毒、抗射线等作用。鱿鱼属于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食物,其蛋白质含量为16%至20%,脂肪含量不足1%。但是,目前鱿鱼的食用比较单一,多是新鲜鱿鱼烹饪,或是将鱿鱼整条冷藏或加工成鱿鱼干制品进行储备和销售。鱿鱼冷冻品或干制品无论在营养方面,还是在味道方面远不及新鲜鱿鱼。冷藏的鱿鱼解冻后再进行食品加工,存在着操作麻烦的不足。
如何将营养丰富的鱿鱼加工成食用方便、安全的食物制品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工序合理、保持鱿鱼营养不变、口感软硬适中、咸辣甜适口、味道鲜美、食用方便、保质期长的即食软烤辣味鱿鱼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即食软烤辣味鱿鱼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下列工艺步骤
(1)原料的选择与预处理 选取新鲜的鱿鱼或活冻并解冻的新鲜鱿鱼为原料,用清水淘洗去除鱿鱼的吸盘及胴体上附着的杂物;
(2)去头、去内脏 将洗净的鱿鱼剖开,去除头部、内脏及皮,用流水清洗干净;
(3)打花、切块 将去头、去内脏、清洗后的鱿鱼采用打花机,按照规格0.4×0.4厘米、深度为0.1厘米进行斜纹打花,并按照2×3厘米的大小切成小方块;
(4)烫煮 将打花后的鱿鱼块置入煮锅进行漂烫,控制漂烫温度80~85℃,漂烫时间2~3分钟,然后捞出立即放入0℃冰水中瞬间冷却,并再次淘洗去除残留杂质;
(5)腌制入味 将烫煮、冷却、淘洗后的鱿鱼块称重加入调味料,搅拌均匀,控制温度0~4℃,腌制入味9~10小时,每隔2~3小时搅拌一次;其中,所述的调味料的组分及用量:以鱿鱼块的重量为单位计,白砂糖为鱿鱼块重量2~8%、食盐0.5~1.5%、味精0.3~0.8%、鸡精0.3~0.8%、胡萝卜素0.05~0.3%、呈味核苷酸二钠0.01~0.03%、异VC-NA0.01~0.03%、本味醂0.5~1.5%、山梨糖醇0.5~1.5%、焦糖0.01~0.1%、姜汁0.01~0.05%、蚝油0.01~0.1%、辣味素0.2~0.5%、酱油0.01~0.1%;
(6)干燥与烤制 将腌制入味后的鱿鱼块置入烘道内,控制温度40~45℃,干燥4~5小时,然后再送入烤箱中进行烘烤,控制温度95~100℃,烘烤3~4分钟至鱿鱼块的含水量控制在40%±0.8%;
(7)装袋、封口、杀菌 将烘烤后的鱿鱼块按每袋50~150g进行装袋,真空封口,封口真空度为0.06~0.1MPa;将装袋、封口后的鱿鱼块采用高压杀菌釜进行杀菌;其中,杀菌温度为 121℃,压力为0.15 MPa,时间为 20~25分钟;杀菌后的产品放入强流风干机中吹干外表水分,再通过金属探测仪进行金属检测后,剔去不良品,即得即食软烤辣味鱿鱼成品。
所述的调味料的组分及用量:以鱿鱼块的重量为单位计,白砂糖为鱿鱼块重量4.3%、食盐1.1%、味精0.6%、鸡精0.4%、胡萝卜素0.2%、呈味核苷酸二钠0.02%、异VC-NA 0.02%、本味醂0.8%、山梨糖醇1.2%、焦糖0.05%、姜汁0.02%、蚝油0.06%、辣味素0.36%、酱油0.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荣成宏伟食品有限公司,未经荣成宏伟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36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