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即食银耳羹的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20252.0 | 申请日: | 2012-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7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惠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卡迪诺节能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10 | 分类号: | A23L1/10;A23L1/28;A23L1/212;A23L1/09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胡定华 |
地址: | 226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即食 银耳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即食银耳羹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银耳是营养滋补的佳品,扶正强壮的补药,还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现有银耳羹熬制方法,就是银耳洗净后,加入水煮沸,熬煮时间长,高温熬煮时间长了,会破坏银耳的细胞组织,银耳提取物的有效成分多糖会焦化,银耳汤的颜色逐渐变深,银耳中胶原蛋白在高温下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影响人体对其吸收,银耳羹的营养成分单一,若银耳羹中添加其他营养物质,满足不同群众的口味。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食银耳羹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即食银耳羹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取银耳洗净,粉碎过80-120目筛,加入银耳重量的3-10倍的水,控制温度80-100℃蒸煮,蒸煮时间1-2小时,静置0.5-1小时后,保留上清液,下层银耳渣中加入银耳渣重量2-3倍的体积浓度为80-90%的乙醇,微波提取0.5-1小时后过滤,得滤液;
b、上清液和滤液合并后蒸发浓缩1-1.5小时,得到浓缩物,浓缩物中加入10-20重量份的藕粉,搅拌均匀后,再加入10-15重量份的麦仁;
c、上述浓缩物、藕粉和麦仁放入蒸汽箱内,蒸煮0.5-1小时,自然冷却后,进行热风干燥处理,最后杀菌,罐装即食银耳羹。
所述热风干燥的温度为40-50℃,风速为4-6m/s。
本发明的优点是:熟藕性温味甘,有益胃健脾,银耳无需一直高温熬煮,提取有效成分多糖,具有保湿和抗氧化的活性,藕粉富含纤维,营养价值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但并不能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即食银耳羹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取银耳洗净,粉碎过80目筛,加入银耳重量的3倍的水,控制温度80℃蒸煮,蒸煮时间1小时,静置0.5小时后,保留上清液,下层银耳渣中加入银耳渣重量2倍的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微波提取0.5小时后过滤,得滤液;
b、上清液和滤液合并后蒸发浓缩1小时,得到浓缩物,浓缩物中加入10重量份的藕粉,搅拌均匀后,再加入10重量份的麦仁;
c、上述浓缩物、藕粉和麦仁放入蒸汽箱内,蒸煮0.5小时,自然冷却后,进行热风干燥处理,热风干燥的温度为40℃,风速为4m/s,最后杀菌,罐装即食银耳羹。
实施例2
即食银耳羹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取银耳洗净,粉碎过100目筛,加入银耳重量的7倍的水,控制温度90℃蒸煮,蒸煮时间1.5小时,静置0.8小时后,保留上清液,下层银耳渣中加入银耳渣重量2.5倍的体积浓度为85%的乙醇,微波提取0.7小时后过滤,得滤液;
b、上清液和滤液合并后蒸发浓缩1.2小时,得到浓缩物,浓缩物中加入15重量份的藕粉,搅拌均匀后,再加入12重量份的麦仁;
c、上述浓缩物、藕粉和麦仁放入蒸汽箱内,蒸煮0.7小时,自然冷却后,进行热风干燥处理,热风干燥的温度为45℃,风速为5m/s,最后杀菌,罐装即食银耳羹。
实施例3
即食银耳羹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取银耳洗净,粉碎过120目筛,加入银耳重量的10倍的水,控制温度100℃蒸煮,蒸煮时间2小时,静置1小时后,保留上清液,下层银耳渣中加入银耳渣重量3倍的体积浓度为90%的乙醇,微波提取1小时后过滤,得滤液;
b、上清液和滤液合并后蒸发浓缩1.5小时,得到浓缩物,浓缩物中加入20重量份的藕粉,搅拌均匀后,再加入15重量份的麦仁;
c、上述浓缩物、藕粉和麦仁放入蒸汽箱内,蒸煮1小时,自然冷却后,进行热风干燥处理,热风干燥的温度为50℃,风速为6m/s,最后杀菌,罐装即食银耳羹。
熟藕性温味甘,有益胃健脾,银耳无需一直高温熬煮,提取有效成分多糖,具有保湿和抗氧化的活性,藕粉富含纤维,营养价值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卡迪诺节能保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卡迪诺节能保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02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石墨烯光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