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轮摩托车的前部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09077.5 | 申请日: | 201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1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丸山隆;土肥诚;武藤裕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J7/06 | 分类号: | B62J7/06;B62J6/02;B62J3/00;B62J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前部 构造 | ||
1.一种两轮摩托车的前部构造,所述两轮摩托车具有:设置在车架(11)的前部的头管(71);和转向自如地轴支承在该头管(71)上,且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前轮(13)的前叉(15),其特征在于,其具有:
前承载架(36),从所述头管(71)向车辆前方且在所述前轮(13)的上方延伸,并且支承在所述头管(71)上,且具有装载物品的装载部(72);和照明装置(40),在与所述装载部(72)相比车辆前方位置上,由安装在所述前承载架(36)上的头灯(41)以及左右的方向指示灯(42L、42R)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的方向指示灯(42L、42R)配置在所述头灯(41)的车宽方向左右,并且,在这些左右的方向指示灯(42L、42R)的下方且在与车宽方向外端相比外侧,配置有从所述前承载架(36)延伸、且对所述左右的方向指示灯(42L、42R)进行保护的防护部(82L、82R)。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前承载架(36)由第一车架(51)和第二车架(52)构成,所述第一车架(51)支承在所述头管(71)上,并支承所述照明装置(40),所述第二车架(52)支承在所述头管(71)上,并从所述第一车架(51)的所述装载部(72)的后方向上方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架(51)具有:在车辆俯视下将所述头灯(41)的前方沿车宽方向横截的前部(60);和从该前部(60)的左右端向车辆后方延伸并从所述头灯(41)的侧方通过的左右侧部(61L、61R),这些左右侧部(61L、61R)在车辆侧视下,以使所述前部(60)比所述头灯(41)位于下位的方式向下方折曲,并且,以使所述左右侧部(61L、61R)与所述头灯(41)重合的方式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右的方向指示灯(42L、42R)中的至少一方的方向指示灯(42R)的下方,配置有传送警笛音的喇叭(49)。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装载部(72)上,具有在车辆俯视下呈四边形的车筐(37),
该车筐(37)由底部(91)、和从该底部(91)的前缘、左缘、右缘以及后缘分别立起的前壁(96)、左壁(97L)、右壁(97R)、后壁(98)构成,
在车辆侧视下,所述前壁(96)以使上端比下端位于车辆前方的方式倾斜,
所述后壁(98)以使上端比下端位于车辆后方的方式倾斜,
在车辆侧视下,所述前壁(96)与垂直线(99)所成角度(θ1),比所述后壁(98)与垂直线(99)所成的角度(θ2)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头灯(41)上,内置有调整头灯(41)的照射方向的光轴部(1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907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与瓦斯共采相似模拟实验装置
- 下一篇:智能同轴度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