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玻璃升降器润滑脂组合物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94911.8 | 申请日: | 201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6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吴凤华;刘洋;高艳青;吴宝杰;赵宏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9/06 | 分类号: | C10M169/06;C10M177/00;C10N40/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丽 |
地址: | 10002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玻璃 升降 润滑脂 组合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润滑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玻璃升降器润滑脂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车身附件润滑脂主要用于车身壳体、车门、车门窗、车顶窗、座椅等。汽车车身附件包括玻璃升降器、风窗雨刮器、门锁、门铰链、扶手等等。用于车身附件的润滑脂基本上都是终身润滑,各种零件的工作条件差异比较大,润滑脂必须有针对性,才能满足使用要求。
玻璃升降机构是汽车车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汽车舒适性、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对玻璃升降机构的使用问题也愈来愈重视。总的来说,玻璃升降器应具有自锁性、耐温度变化(-40~75℃)、绝缘介电强度、耐过电压、热保护性、抗干扰性、耐振性、耐腐蚀性、防水性和耐久性等。玻璃升降器有多个润滑点:升降器电动机上的聚甲醛蜗杆与钢涡轮、缆索、聚甲醛滑轮和滑动轴承需要润滑,另一个关键的润滑点是车窗滑轨,用于润滑升降板和滑轨的接触面,使得窗玻璃的升降平稳和易于操作,摩擦副材料是聚甲醛与涂漆的钢板或镀锌板。
汽车门窗是和外界环境如水、粉尘等接触最多的零部件之一,所以对润滑脂的抗氧化性和防水防护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还要求润滑脂应具备与多数弹性体相容、防腐保护效果、低摩擦系数、低温性能、低分油率等。目前,国内外还未有涉及汽车玻璃升降器专用润滑脂配方专利,在用的润滑脂主要以不同类型的锂基或复合锂基润滑脂为主。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市售润滑脂往往暴露出剪切安定性和黏附性差;润滑脂本身蒸发损失或渗漏油过大;或是润滑油脂本身与橡胶件的相容性差等,在窗玻璃开关的往复循环运动过程中,升降板和导轨之间起到有效润滑作用的脂量变少,随着使用时间变长,导致窗玻璃运行不畅或出现噪音,还容易引起阻滞力增加,造成电机等驱动元件紧张,从而引起早期失效。
本发明旨在发明一种汽车玻璃升降器润滑脂组成物,该润滑脂不仅具有突出的抗水、抗氧化性能,还具有分油率低、蒸发损失小、剪切稳定性、高低温性能和防腐防护效果好等特点,使用温度范围为-40~130℃,可较好的满足汽车玻璃升降器的润滑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玻璃升降器润滑脂出现使用性能差导致润滑不良等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汽车玻璃升降器的润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润滑脂具有突出的抗水性、抗氧化性好、分油率低、蒸发损失小、剪切稳定性高、高低温性能和防腐防护效果极佳的优点。
在保证其通用性能前提下,通过合理控制润滑脂的配方组成和制备工艺获得一种性能优良的润滑脂。
本发明的技术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润滑脂组合物的组分按组合物的总重量计,包括如下组分:
(1)基础油87~91.5%;
(2)稠化剂7.5~12%;
(3)抗氧剂0.5%;
(4)防锈剂0.03%;
(5)增粘剂0.5%。
其中,稠化剂为一元脂肪酸与碱的水溶液反应生成,其中脂肪酸为12羟基脂肪酸和C12~C24脂肪酸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碱为氢氧化锂或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基础油是加氢精制矿物油或PAO或酯类油或烷基萘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100℃粘度范围为3~12mm2/s,优选100℃粘度范围为4~10mm2/s,基础油的凝点不大于-30℃。
抗氧剂为酚类或硫化物类抗氧剂,优选为2,6-二叔丁基对甲酚、4,4-亚甲基双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丁辛基或双辛基或仲烷基取代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锌。
防锈剂为磺酸盐化合物。
增粘剂为聚甲基丙烯酸酯或乙丙共聚物。
本发明所使用的润滑脂制备方法和步骤如下:
将五分之二的基础油加入反应釜中,投入脂肪酸,加热到80-85℃,加入氢氧化锂和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加热到95-105℃开始皂化;皂化结束升温,升至最高炼制温度200-220℃后,用五分之一基础油在反应釜内进行冷却,冷却温度控制在160-190℃,然后加入结构改善剂和剩余基础油降温;待稠度合适,温度小于80℃后加入抗氧添加剂和防锈剂,经研磨和脱气等后处理工序得到成品润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49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装箱用高磷钢的转炉冶炼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环氧聚异丁烯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