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擦玻璃机器人断电应急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87009.3 | 申请日: | 201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0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汤进举;张晓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沃斯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1/02 | 分类号: | A47L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姚垚;项荣 |
地址: | 21516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机器人 断电 应急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擦玻璃机器人断电应急处理方法,属于小型家电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擦玻璃机器人又称为窗宝,是常用的一种小型家用电器。现有的窗宝在正常工作时,通常是通过外接电源为其供电的,另外,窗宝还设有内置电池,内置电池可以是干电池或者充电电池。外接电源在给窗宝供电的同时,还可以同时为窗宝的内置充电电池充电。当外接电源因意外状况突然断电时,就会自动转换到内置电池供电模式。但是,如果窗宝位于玻璃表面较高的位置时,就会给用户的拿取造成障碍,也容易导致发生危险,且窗宝从较高位置跌落时,也更易损坏窗宝或对行人造成较大的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擦玻璃机器人的断电应急处理方法,当外接电源突然断电时,及时转换供电方式,并控制擦玻璃机器人朝下方行走,根据不同情况报警,有效防止擦玻璃机器人的断电坠落,安全可靠。
本发明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擦玻璃机器人断电应急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擦玻璃机器人在外接电源供电模式下工作,当外接电源突然断电时,自动转换到内置电池供电模式;
步骤200:控制单元控制擦玻璃机器人朝下方行走。
为了防止擦玻璃机器人在朝下方行走的过程中,因碰撞导致的破坏或及时提醒用户玻璃已行走到玻璃边缘,在步骤200后还具有如下步骤:
步骤300:擦玻璃机器人的撞板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时或者擦玻璃机器人行走到玻璃边缘,传感单元传递信号给控制单元;
步骤400:控制单元控制擦玻璃机器人报警。
为了使擦玻璃机器人正确地朝正下方行走,所述步骤100和步骤200之间还包括:
步骤110:擦玻璃机器人判定行走方向为正下方;
步骤120:步骤110的判定结果为是,则进入步骤200;判定结果为否,则控制单元控制擦玻璃机器人的行走机构动作,使擦玻璃机器人的机身发生旋转,旋转之后重复执行步骤110。
具体来说,所述步骤110的具体步骤包括:通过设置在擦玻璃机器人内部的重力加速度计对正下方的行走方向进行判定,当实际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相同时,则步骤110的判定结果为是;当实际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时,则步骤110的判结果为否。
为了防止撞板一直抵顶障碍物,所述步骤300和步骤400之间还包括步骤310:所述控制单元接收到传感单元传递的信号之后,先控制擦玻璃机器人后退,与障碍物或玻璃边缘保持一段安全距离后停止。
步骤400后具有步骤500:擦玻璃机器人对外接电源是否正常供电进行判定,当外接电源正常供电后,控制单元控制擦玻璃机器人停止报警。
或者,步骤400后具有步骤500:擦玻璃机器人判定其机身从玻璃表面脱落后,控制单元控制擦玻璃机器人停止报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擦玻璃机器人断电应急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擦玻璃机器人在外接电源供电模式下工作,当外接电源突然断电时,自动转换到内置电池供电模式;
步骤200’:控制单元控制擦玻璃机器人朝下方行走同时报警。
为了使擦玻璃机器人正确地朝下方行走,所述步骤100’和步骤200’之间还包括:
步骤110’:擦玻璃机器人判定行走方向为正下方;
步骤120’:步骤110’的判定结果为是,则进入步骤200’;判定结果为否,则控制单元控制擦玻璃机器人的行走机构动作,使擦玻璃机器人的机身发生旋转,旋转之后重复执行步骤110’。
为了防止擦玻璃机器人在朝下方行走的过程中,因碰撞导致的破坏,步骤200’后还具有如下步骤:
步骤300’:擦玻璃机器人的撞板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时或者擦玻璃机器人行走到玻璃边缘,传感单元传递信号给控制单元;
步骤400’:控制单元控制擦玻璃机器人停止行走或者控制擦玻璃机器人后退一段安全距离后停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沃斯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科沃斯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70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