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CB芯片布局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电子终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82314.3 | 申请日: | 2012-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7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汪小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共青城赛龙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18 | 分类号: | H05K1/18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 44298 | 代理人: | 刘敏 |
地址: | 332020 江西省九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cb 芯片 布局 结构 应用 电子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电子终端设备设计技术。
背景技术
一般电子终端设备上都包含有CPU(中央处理单元)和PMU(电源管理单元)模块,CPU是终端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器件,终端中绝大部分的命令和数据都必须经过CPU分析处理,具有解释终端指令及处理终端软件中的数据等功能;而PMU则是终端的供电器件,终端从电池等外部供电设备获得的电源通过PMU将电压转换为各模块需要的电压值,为终端中CPU及其他模块提供电源;由于CPU的精密性与其在终端中的核心地位,CPU的核心电源除了要求电压值精确之外,对电源的恒定平稳以及电磁兼容性也有非常高的要求;精确、稳定的核心供电以及较高的电磁兼容性能使CPU发挥其最优的性能、延长CPU的使用寿命,能在极大程度上提高终端各模块及终端的性能稳定性。
通常在PCB芯片布局中将CPU与PMU放置在PCB的同一面上,PMU通过在PCB(印制电路板)内部走导电线来为CPU提供电源。由于此种布局结构CPU与PMU距离较远,所以PMU必须通过较长的导电走线来为CPU供电,而导电走线长度的增加必然导致PMU与CPU之间的供电线路的交流、直流阻抗增大,从而必然导致PMU为CPU的核心供电产生不可预知的压降,对供电电压准确性造成极大的影响;由于PCB板上同时还布置有射频、存储、显示等其他模块的芯片,PMU与CPU之间供电导电走线长度的增加也在必然会增加供电线路受到其他模块如辐射、电磁感应等不可预知的干扰风险,对电源的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其他模块受到PMU给CPU核心供电线路电磁干扰的风险也会极大的增加,对其他模块的性能造成严重的影响;此外由于CPU与PMU在PCB同一面摆放,CPU与PMU之间通过较长的供电导电走线连接,从而导致PCB上其他模块芯片的摆放和导电走线空间受到较大的限制,不利于工程师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导电走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布局和导电走线更合理的PCB芯片布局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电子终端。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PCB芯片布局结构,包括PCB、CPU、PMU;所述CPU与所述PMU分别位于所述PCB的两个面上,所述PMU和所述CPU在PCB上的投影部分或全部重叠。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PMU的电源输入端、输出端串联、并联有电容、电感、电阻。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PCB的层数至少为1层以上。
在上述方案的中,所述PCB的同一层之间的两个区域通过导电走线来导通,导电走线设置在所述PCB的任意一层。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PCB的不同层之间通过导电孔连接导通。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导电孔为导电埋孔和/或导电盲孔、导电通孔,所述PMU和所述CPU之间的导通通过所述导电埋孔、导电盲孔、导电通孔、导电走线组合完成。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如上述方案所述的电子终端,所述电子终端包括PCB芯片布局结构,所述PCB布局布线结构包括PCB、CPU、PMU;所述CPU与所述PMU分别位于所述PCB的两个面上,所述PMU和所述CPU在PCB上的投影部分或全部重叠。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PMU的电源输入端、输出端串联、并联有电容、电感、电阻。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PCB的同一层之间的两个区域通过导电走线来导通,导电走线设置在所述PCB的任意一层。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PCB的不同层之间通过导电孔连接导通,所述导电孔为导电埋孔和/或导电盲孔、导电通孔,所述PMU和所述CPU之间的导通通过所述导电埋孔、导电盲孔、导电通孔、导电走线组合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的PCB芯片布局结构,使得CPU与PMU之间的供电线更短、空间布局更紧凑;这种芯片布局即实现了PMU为CPU供电的基本功能,其更短的供电线路降低了线路间的直流内阻、交流内阻、增强了电磁兼容性降低了与其他模块相互干扰的风险,使PMU为CPU提供的电压更加的精确、稳定,同时紧凑的布局也给工程师提供更好的布局和走线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CPU和PMU芯片布局结构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2为传统CPU和PMU芯片布局结构的导电走线方式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3 为本发明提出的CPU和PMU芯片布局结构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4 为本发明提出的CPU和PMU芯片布局结构的导电走线方式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5为PCB导电孔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共青城赛龙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共青城赛龙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23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