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扭转梁衬套组件及其制作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63501.7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4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赵亮;黄振之;胡少君;李海建;张宝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1/20 | 分类号: | B60G11/20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张荣玖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扭转 衬套 组件 及其 制作 安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配件及其制作安装方法,特别是一种扭转梁衬套组件及其制作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扭转梁的衬套是扭转梁悬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扭转梁衬套起到缓和路面传来的振动和冲击以及确保操纵性和稳定性的作用;扭转梁悬架的导向、缓冲等,主要通过此衬套来传递,因此,扭转梁衬套是一个受力非常复杂的部件。
现有扭转梁衬套结构如图3所示:由外筒1a、内套2a、橡胶件3a、安装支耳Ⅰ(4a)以及带法兰的安装支耳Ⅱ(5a)组成;如图4所示,其装配关系为:件3a与件1a、件2a一起硫化成一个小总成,然后通过过盈量配合,将件4a、件5a压入件2a的中心孔当中完成扭转梁衬套组件的装配。
这种结构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安装支耳Ⅰ、安装支耳Ⅱ分别压装,比较难保证其形位公差;
2)加工、装配工序较多,则成本较高;
3)安装支耳Ⅰ、安装支耳Ⅱ通过过盈量配合与内套配合,而且此衬套受力非常复杂,存在导致其松动的风险,以致影响整车性能、可靠性及产生噪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后的扭转梁衬套组件,同时还提供了该扭转梁衬套组件的加工制作安装方法,该扭转梁衬套组件采用带安装支耳的筒状体形衬套总成结构,提高了装配精确度高,整车性能及可靠性,其加工制作、安装方便,成本低;较好地解决了已有扭转梁衬套组件存在的上述问题。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扭转梁衬套组件,包括由衬套外套、衬套内套和在衬套外套与衬套内套之间的轴向环状空间中填充的橡胶材料形成的筒状体形衬套,以及位于筒状体形衬套两端的安装支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套内套是包括衬套内套以及两端支耳在内的一体式轴状衬套内套,由衬套外套、一体式轴状衬套内套和填充在衬套外套与一体式轴状衬套内套之间的轴向环状空间中的橡胶材料硫化成一体形成带安装支耳的筒状体形衬套总成,在筒状体形衬套总成的一端安装有上、下限位架,所述的上、下限位架是带安装耳板的相同形状的上、下两半法兰,使用状态下,筒状体形衬套总成通过过盈配合压装到扭转梁上,上、下限位架通过安装螺栓与安装在扭转梁上的一体式轴状衬套内套连成一体。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填充在衬套外套、一体式轴状衬套内套之间的轴向环状空间中的橡胶材料上开有均布的槽或孔。
其相关的技术方案是:上述扭转梁衬套组件的制作安装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
A.制作带两端支耳的一体式轴状衬套内套:将衬套内套以及位于筒状体形衬套两端的安装支耳合并制成一个圆轴体形的一体式轴状衬套内套,圆轴体的两端为带有安装孔的安装耳板,所述一体式轴状衬套内套采用锻造或精铸方式加工后再车制制成;
B.制作安装带安装支耳的筒状体形衬套总成:将衬套外套套在一体式轴状衬套内套外,由衬套外套、一体式轴状衬套内套和填充在衬套外套与一体式轴状衬套内套之间的轴向环状空间中的橡胶材料硫化成一体形成带安装支耳的筒状体形衬套总成;再将该筒状体形衬套总成通过过盈量配合压装到扭转梁上;
C.安装限位部件:将上、下限位架安装在轴状衬套内套的一端完成装配;所述的上、下限位架是带安装耳板的相同形状的上、下两半法兰,将上、下限位架通过安装螺栓与安装在扭转梁上的一体式轴状衬套内套连成一体。
所述扭转梁衬套组件的制作安装方法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填充在衬套外套、轴状衬套内套之间的轴向环状空间中的橡胶材料上开有均布的槽或孔。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一种扭转梁衬套组件及其制作安装方法与已有的扭转梁衬套结构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提高了装配精确度,提高了整车性能及可靠性:
本发明一种扭转梁衬套组件包括带安装支耳的筒状体形衬套总成以及位于筒状体形衬套总成一端的上、下限位架,所述带安装支耳的筒状体形衬套总成是由衬套外套、一体式轴状衬套内套和填充在衬套外套与一体式轴状衬套内套之间的轴向环状空间中的橡胶材料硫化成一体形成的一体式部件,所述一体式轴状衬套内套2是包括两端安装支耳在内的一体式部件,与已有扭转梁衬套采用左右两端安装支耳Ⅰ(件4a)以及带法兰的安装支耳Ⅱ的结构相比,减少了形位公差(如两安装孔的位置度、两安装平面的平行度与平面度等),提高了装配精确度;同时还可以消除原来非一体式结构的松动风险,从而提高整车性能及可靠性等。
2.减少加工支耳以及两端安装支耳的压装工序,减少装配误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柳州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35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