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配气系统气门升程连续可变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2040.4 | 申请日: | 201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7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崔亚彬;于文斌;高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3/00 | 分类号: | F01L13/00;F02D13/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雷秋芬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系统 气门 连续 可变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配气系统气门升程连续变化控制机构,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石油资源消耗的增加,世界各国提出越来越严格的能耗、排放要求,最大程度上提升汽车发动机燃油热效率,提高燃油经济性,以减缓能源的过度消耗,延长石油能源使用年限,成为当前全球汽车行业追求的目标。
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是提高其热效率与动力性的有效途径,当前在许多发动机上已经开始使用的VVT技术,是根据发动机不同工况调节进、排气门的相位,也就是调节进、排气门的开闭时刻,达到满足不同发动机工况配气要求的目的。由于VVT技术不能改变气门开启的程度,也就是不能控制气门升程的变化,所以它难以更好地适应发动机复杂多变的工况,对于油耗与排放的改善并不是最佳的,使发动机的动力性能不能充分发挥。针对上述情况,目前有些汽车发动机采用了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的配气系统(VVL技术),但由于结构较复杂,增加了发动机的高度,不利于发动机在整车上的布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为目的,提供一种发动机配气系统气门升程连续可变机构,它可以根据发动机的工况改变进排气门的升程,配合VVT系统使用,可以更好地适应发动机复杂多变的工况,实现气门升程与开启时刻的变化,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与热效率,降低发动机的排放。
本发明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配气系统气门升程连续可变机构,它包括一组数量与发动机缸数匹配的气门升程连续变化控制单元,其中每一气门升程连续变化控制单元均设有凸轮、摇臂、摇臂轴和气门,其特别之处在于:在摇臂轴的中间部位套装滑块Ⅰ,所述滑块Ⅰ与摇臂轴铰接,在摇臂中部设有空腔结构的摇臂导轨,所述滑块Ⅰ可在摇臂导轨中滑动。
上述发动机配气系统气门升程连续可变机构,所述摇臂轴两端分别与对称布置在摇臂两侧的滑块Ⅱ配装,所述滑块Ⅱ与布置在发动机缸盖上的缸盖导轨配装,滑块Ⅱ可沿缸盖导轨滑动。
上述发动机配气系统气门升程连续可变机构,所述摇臂轴通过连杆与液压控制器连接,所述液压控制器受发动机ECU控制。
本发明在发动机ECU控制下,通过液压控制器推拉连杆动作,带动滑块Ⅰ、滑块Ⅱ分别在摇臂导轨及缸盖导轨上滑动,使摇臂轴位置发生连续变化,实现了摇臂杠杆机构支点的连续变化,从而改变了发动机配气机构的摇臂比;本发明在凸轮型线不变情况下,可使气门升程连续变化,达到了使配气与发动机复杂多变工况的匹配的目的,使发动机油耗与排放指标降低,动力性得以充分发挥,经济性有所提高。本发明适用于所有以凸轮轴驱动气门的汽油机和柴油机,应用范围广;本发明与发动机VVT系统配合,实现了配气相位以及气门升程全可变技术的应用;本发明结构紧凑,不增加发动机的高度,便于发动机在机舱内布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侧视图;
图3是图1中I处结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可变摇臂比原理图;
图5是不同摇臂比情况下气门升程随气门开启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中各标号为:1、气门,2、摇臂,3、摇臂导轨,4、滑块Ⅰ,5、滑块Ⅱ,6、摇臂轴,7、液压控制器,8、凸轮,9、缸盖导轨,10、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 1、图 2、图3,本发明包括一组数量与发动机缸数匹配的气门升程连续变化控制单元,其中每一气门升程连续变化控制单元均设有凸轮轴8、摇臂2、摇臂轴6和气门1,其特别之处在于:在摇臂轴6的中间部位套装滑块Ⅰ4,所述滑块Ⅰ4与摇臂轴6铰接,在摇臂2的中部设有空腔结构的摇臂导轨3,所述滑块Ⅰ4可在摇臂导轨3中滑动。
参看图 1、图 2、图3,本发明的摇臂轴6两端分别与对称布置在摇臂2两侧的滑块Ⅱ5配装,所述滑块Ⅱ5与布置在发动机缸盖上的缸盖导轨9配装,滑块Ⅱ5可沿缸盖导轨9滑动。
参看图1、图2,本发明的摇臂轴6通过连杆10与液压控制器7连接,所述液压控制器7受发动机ECU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20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遥控车位锁
- 下一篇:一种热熔式整体型土工格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