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诱导秀珍菇现蕾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6098.8 | 申请日: | 201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6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杜柏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柏树 |
主分类号: | C05F15/00 | 分类号: | C05F15/00 |
代理公司: | 赣州凌云专利事务所 36116 | 代理人: | 曾上 |
地址: | 34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诱导 秀珍菇现蕾 配方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高分子化合物壳低聚糖对食用菌秀珍菇子实体细胞的诱导作用,打破秀珍菇营养细胞的休眠期,使秀珍菇提早现蕾,增加现蕾数量的技术,特别是一种诱导秀珍菇现蕾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秀珍菇(pleurotus cornucopiae)是食用菌小平菇的一种,其味鲜美,也称美味侧耳。因秀珍菇脆嫩鲜美的口感,近几年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生产规模也逐年递增。秀珍菇属于中温型真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生长,自然环境中只生长在春秋两季,冬夏一般不生长。秀珍菇也属于变温出菇型真菌,即秀珍菇营养生长成熟后,要有10℃以上的温差刺激后,才会现蕾,长出子实体。生产者利用这一特性,将营养生长成熟的培养基菌袋(瓶)存放在制冷库房(冷库)中进行低温刺激现蕾,实现周年或工厂化栽培,产品周年供应,从而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这样的操作需要较大的固定资产(冷库)投入,许多农民很难做到;加之,因培养基菌袋(瓶)的往返搬运需要花费大量的劳动力,增加了劳动者的劳动强度,从而大大地推高了生产成本。
壳低聚糖(chitooligosaccharide)是水溶性壳聚糖,壳聚糖是甲壳素经过脱乙酰基后得到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甲壳素(chitin)是节肢动物如虾、蟹和昆虫等外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些植物如真菌类的重要组织部分,又名几丁质、壳多糖,壳低聚糖化学名称为2-氨基-β-1,4-葡聚糖,分子式为(C6H11O4N)n,壳低聚糖具有独特优越的生理活性或功能性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诱导秀珍菇现蕾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就是利用一定浓度的高分子化合物壳低聚糖溶液诱导食用菌秀珍菇现蕾,并有效地提高秀珍菇产量和质量,而不需要建冷库,通过温差刺激来现蕾出菇。
本发明技术方案:一种诱导秀珍菇现蕾的配方,包括质量比为1:1.4培养料与壳低聚糖溶液,培养料与壳低聚糖溶液混合后形成的培养基PH值为6.5—7.5;其中壳低聚糖溶液浓度为50-100ppm,培养料的组份及质量百分比为:稻草30-50%、棉仔壳25-45%、麦麸20%、玉米粉3%、石膏粉1%、石灰粉1%,培养料组份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制备诱导秀珍菇现蕾配方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A、准备原料:培养料的组份及质量百分比为:稻草30-50%、棉仔壳25-45%、麦麸20%、玉米粉3%、石膏粉1%、石灰粉1%,稻草切成长2-5cm,培养料组份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将壳低聚糖粉末放入水中,配成水溶液,浓度为50-100ppm;
B、拌料:培养料混匀后,按质量比为1:1.4加入壳低聚糖溶液,培养料与壳低聚糖溶液混合后形成的培养基PH值为6.5—7.5;
C、装袋:将混匀的培养基装入20×60cm的聚丙烯袋内,压实,袋口扎紧;
D、灭菌:将装袋的培养基移入高压锅内灭菌,压力达到0.137兆帕,温度121℃,保持1.5-2.0小时;
E、接种:将冷却至室温的装袋的培养基移入接种室(箱)中接入菌种;
F、培养:室温保持20-23℃,湿度70%以下,CO2浓度控制在400—1000ppm,培养25天,菌丝基本上长满培养基;
G、出菇管理:成熟的菌袋移入出菇房,保持通风,增加光照强度,培养5天左右,菌袋两端袋口开始现蕾,再管理7天即可采收。
本发明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了壳低聚糖用量,以目前壳低聚糖的市场价每公斤65元左右计算,每万袋菌包节省生产成本45.5-91.0元;而每万袋菌包节约的电费及人工成本达到1300-1600元,并且不需要投资制冷设备设施,可大大地节约资金,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使用的设备设施都是目前生产普遍使用的,壳低聚糖为外购品。
实施例一
培养料1000kg,其中碎稻草300kg、棉仔壳450kg、麦麸200kg、玉米粉30kg、石膏粉10kg、石灰粉10kg;50ppm壳低聚糖水溶液1400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柏树,未经杜柏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60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