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平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0049.3 | 申请日: | 2012-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8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崔矿庆;姚志义;郑松林;黄建虾;刘光春;闫肃;林扬;张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G5/02 | 分类号: | F02G5/02;F17D1/1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琪琛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平 余热 回收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余热的系统,具体的说,是涉及回收并利用透平废热的系统。
背景技术
平台或浮式生产储油外输系统(FPSO)一般配套两台热介质锅炉,两台热介质锅炉一用一备,以保证其中一台锅炉在检修时,另一台锅炉可以正常供热,持续满足全船热油用户的加热需要。
随着海上平台的增加,日需要处理的液量也随之增加,因此原热介质锅炉负荷大大增加。为了保证原油的外输质量,两台热介质锅炉必须同时投入运行,来提高处理液量的能力,这样一来就缺少备用锅炉,减少了热介质锅炉正常的检修机会,增加了锅炉安全运行的风险。
因此,在尽可能降低能耗的前提下,解决平台或FPSO热源不足和生产的稳定性这一迫在眉睫的问题,成为技术人员关注的焦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是平台或FPSO热源不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透平余热回收系统,能够有效利用透平烟气余热,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保障热介质锅炉正常检修,提高热介质锅炉安全运行系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透平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该系统以并联的第一透平机和第二透平机所排出的高温烟气为热源,包括并联的第一导热油循环泵和第二导热油循环泵、内设换热盘管的余热炉以及现场控制盘;
第一透平机烟气出口通过其上设置有第一烟气阀的余热炉进烟管道连接于所述余热炉的进烟口,所述第一透平机烟气出口与所述第一烟气阀之间的余热炉进烟管道连接其上设置有第三烟气阀的第一旁通烟道,所述第一旁通烟道连接于第一旁通烟囱,所述第一透平机烟气出口与所述第一旁通烟道之间的余热炉进烟管道上设置有与所述现场控制盘连接的压力变送器;
第二透平机烟气出口通过其上设置有第二烟气阀的余热炉进烟管道连接于所述余热炉的进烟口,所述第二透平机烟气出口与所述第二烟气阀之间的余热炉进烟管道连接其上设置有第四烟气阀的第二旁通烟道,所述第二旁通烟道连接于第二旁通烟囱,所述第二透平机烟气出口与所述第二旁通烟道之间的余热炉进烟管道上设置有与所述现场控制盘连接的压力变送器;
所述第一烟气阀、所述第二烟气阀、所述第三烟气阀和所述第四烟气阀均设置有智能电气阀门定位器,并且均与所述现场控制盘连接;
所述第一导热油循环泵和所述第二导热油循环泵连接于导热油系统回油总管,对来自于导热油系统回油总管的导热油进行增压,并通过余热炉进油管线输送至所述余热炉的换热盘管内;所述第一导热油循环泵和所述第二导热油循环泵与所述现场控制盘连接;所述第一导热油循环泵的进口和出口、所述第二导热油循环泵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置有现场显示的压力表;
所述余热炉内的换热盘管通过余热炉进油管线连接并联的所述第一导热油循环泵和所述第二导热油循环泵,所述余热炉内的换热盘管通过余热炉出油管线连接于所述导热油系统供油总管,所述余热炉进油管线和所述余热炉出油管线上分别设置有现场显示的温度计、压力表和与所述现场控制盘连接的温度变送器、压力变送器、差压变送器,所述余热炉出油管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现场控制盘连接的流量变送器;
所述余热炉通过余热炉进烟管道连接并联的第一透平机和第二透平机,所述余热炉通过余热炉排烟管道连接有余热炉烟囱,所述余热炉进烟管道上与所述余热炉排烟管道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现场控制盘连接的温度变送器;
所述余热炉将所述第一透平机或所述第二透平机排出的高温烟气通过换热盘管,换热盘管获得的热量传递给其内部的导热油;
所述现场控制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导热油循环泵和所述第二导热油循环泵的启停,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透平机烟气出口和所述第一透平机烟气出口的烟气压力,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烟气阀、所述第二烟气阀、所述第三烟气阀和所述第四烟气阀的开关,用于检测所述余热炉进油和出油的温度、压力和压差以及检测所述余热炉出油的流量,用于检测所述余热炉进烟和排烟的温度。
所述余热炉设置有补燃装置。
所述第一烟气阀、所述第二烟气阀、所述第三烟气阀和所述第四烟气阀选用烟气挡板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为解决平台或FPSO热源不足及设备安全运行存在风险的问题,从海上平台或FPSO上的透平发电产生的烟气没有进行回收,直接排放造成热量损失的现状出发,设计了透平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00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