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硫酸黏菌素后提取树脂吸附液质量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49626.7 | 申请日: | 2012-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5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裘国寅;姚萍华;陆建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7/62 | 分类号: | C07K7/62;C07K1/36;C07K1/34;C07K1/2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徐关寿;吴关炳 |
地址: | 3144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硫酸 菌素 提取 树脂 吸附 质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硫酸黏菌素后提取树脂吸附液质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硫酸黏菌素是1947年发现的多黏杆菌所产生,由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族多肽抗生素的总和。又名克利斯汀、多黏菌素E、抗敌素等,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肠道疾病,用作饲料添加剂具有明显生长作用。
我公司从1999年初开始进行了硫酸黏菌素的新产品开发,经过近几年时间的努力,已完成了年产600吨硫酸黏菌素原药的生产线,产品出口东南亚、欧洲等国。为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公司对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多次的改进。硫酸黏菌素是微生物发酵而成的,发酵液经过板框过滤后得到滤液,再经过树脂吸附、洗脱、浓缩、喷雾干燥而制得的一种粉剂。因为板框过滤后的滤液需要经过调整pH后才可进行吸附树脂吸附操作,但在调整pH过程中产生了一定量的絮状沉淀物,容易在树脂吸附过程中造成堵塞,降低了树脂吸附量,使生产周期变长,从而影响产品收率与质量,加大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改善硫酸黏菌素后提取树脂吸附液质量、提高树脂吸附效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善硫酸黏菌素后提取树脂吸附液质量的方法,该方法工艺路线合理,操作简便,能够提高吸附树脂吸附效率,从而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善硫酸黏菌素后提取树脂吸附液质量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称取一定量的纤维束过滤介质,装填进过滤设备中,装填高度为过滤设备高度的1/3~1/4,并使压紧后过滤介质层的厚度控制在20~30cm;
第二步:装填完毕后,用水浸润过滤介质,并用高流量的水压紧过滤介质层,然后直接泵入需要精滤的已经过pH调整的混浊树脂吸附液;
第三步:控制精滤速度,一般滤速控制为每小时2~5倍过滤设备容积量;
第四步:待流速变慢,当流速每小时低于1倍过滤设备容积量时,停止过滤操作,用空气压干过滤介质;
第五步:用一定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5%的稀盐酸水溶液对纤维束过滤介质进行浸泡洗涤2小时,然后用空气进行翻腾洗涤,最后用清水清洗,直至纤维束过滤介质清洗干净为止,并用空气压干待下次使用。
本发明中,发酵物料液经过预处理并通过板框过滤后,得到澄清的过滤液,根据树脂吸附工艺要求,需要改变树脂吸附液的pH值才可进行树脂吸附操作,由于在pH调整过程中,会改变过滤液的性状,有细小絮状沉淀物出现,影响了树脂吸附操作,造成堵塞。由于产生的絮状沉淀物较细,用一般过滤方法难于去除,本发明选择了用纤维束作过滤介质对树脂吸附液中的沉淀物进行去除净化的精滤处理,非常有效地改善了树脂吸附液质量,大大提高了树脂的吸附效率。纤维束过滤介质选用的是优质腈纶、涤纶丝材料,纤维束过滤介质表面在净化过程中与料液反复接触,使不易去除的细小絮状物截留而达到净化料液的目的,而且纤维束过滤介质只要用稀盐酸水溶液清洗后就能再生使用,操作很简单。
本发明在原有的工艺流程中,在板框过滤得到滤液调pH后与树脂吸附工艺之间增加一道纤维束精滤工艺,使原工艺优化,提高了树脂吸附液的澄清度,改善硫酸黏菌素后提取树脂吸附液质量,大大增加了树脂的吸附量,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树脂的吸附效率,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在直径1米,容积为3m3的过滤设备中,装入400kg左右的纤维束过滤介质,然后用清水浸润清洗,然后压紧过滤介质层后直接泵入已经过pH调整的过滤物料,控制流速为12m3/h。大约过滤200 m3物料后,流速变慢至3 m3/h左右,并且过滤设备中压力增大,停止进料,把过滤设备内料液用空气压干。然后用1.5 m3质量百分比为0.5%的稀盐酸水溶液对纤维束过滤介质浸泡2h,同时用空气进行翻腾洗涤,而后再用清水清洗,直至纤维束过滤介质洗净,再用空气压干待下次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96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法单螺杆膨化机
- 下一篇:车辆的电驱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