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蒜制品的加工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249529.8 申请日: 2012-07-19
公开(公告)号: CN102742802A 公开(公告)日: 2012-10-24
发明(设计)人: 张奎昌;张志年 申请(专利权)人: 徐州绿之野生物食品有限公司;张志年
主分类号: A23L1/212 分类号: A23L1/212;A23L1/29;A23L1/223;A23L1/015;A23L1/01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21300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大蒜 制品 加工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臭干制大蒜的加工方法,还涉及一种将脱臭干制大蒜制成黑大蒜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大蒜在我国作为食用调味品及药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本草纲目》记述具有“散痈肿疮、降风邪、杀毒气、下气消食、除风湿、疗疮癣、健脾胃、止霍乱、解温疫、去虫毒”等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介绍大蒜具有解毒消肿、杀虫、止痢功能,用于疽肿疮疡、疥癣、肺痨、顿咳、泄泻、痢疾等疾病的治疗。由于大蒜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疗效可靠,学者们研制的大蒜酊、糖浆、片剂、胶囊、注射剂等诸多制剂品种被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大蒜可直接食用或作为烹饪佐料应用,在我国更有历史性和普遍性,可作为健胃消食、防病治病的保健性食品,近年来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其消费量逐年增长。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食用大蒜具有高效抗氧化性,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有抗疲劳、抗应激的效果,它还有激活免疫系统,抗病毒、抗细菌、抗感染、防止动脉硬化、高血压、抗衰老的效果,特别美国设计食品计划中,大蒜被列为抗癌作用的植物性代表食品。但是,由于大蒜的特殊成分散发的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和对消化道产生的不良刺激反应,使食用者呼气中带有强烈的、令人难闻的蒜臭气味,而被众多人士限制食用,使其对人体健康有效的大蒜食品不能得到广泛普及食用。目前市售的大蒜及制品很多,如冷藏生大蒜、糖醋蒜、盐制水晶蒜、腌制蒜、蜜蒜、蒜蓉、蒜泥、烘干蒜片、蒜粒等等,一是丰富了市场,二是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并充分拓展大蒜的普及应用,对大众健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生大蒜受保存条件限制,保存期短,许多制成品也由于其蒜臭味尚有诸多消费者还是不能满足现有的产品,再之,携带也不方便,开发一种能够消除蒜的辛辣臭味,且能长期贮存,利于携带方便,使应用得到普及是本发明技术方案要解决的目的。

黑大蒜是经过高温高湿的环境自然发酵而制得,经过大蒜自身的物理化学变化,不仅口味酸甜,食用不会产生难闻的口气,而多酚与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大大超过生蒜,同时产生了艾桥恩及S-烯丙基半胱氨酸,水溶性抗氧化物质是普通大蒜的8.7倍,脂溶性抗氧化物是生蒜的79倍,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抗过敏、抗衰老、抗癌、抑制动脉硬化、平稳血压、降血脂、降血糖、降低胆固醇、治疗便秘、美容等功效。由于黑大蒜的营养价值丰富,且食后无蒜臭味,便成为人们保健食用的时尚消费品,现有专利技术CN102048129A、CN101756131A、CN100506078C已将产品工业化生产、推动了大蒜加工业的发展,但是,目前的现有技术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是生产周期长,耗能大,生产成本高,产品售价高,给消费者带来了经济负担,也直接影响着实现大众化消费的社会效果,还有就是由于生产周期长,生产加工程序难以掌控,导致次品率高,浪费大,也是产成品售价高的原因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改变现有加工技术方法的不足,研究一套新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大蒜制品的加工方法,提供了一种脱臭干制大蒜,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在脱臭干制大蒜的基础上制备黑大蒜的加工方法。

一种脱臭干制大蒜的加工方法,目的在于将生鲜大蒜通过烘制一是达到脱臭目的,二是提供一种大蒜的干制品,克服了生鲜大蒜久贮易生芽、失水萎缩、霉烂等不宜久贮的缺陷,开拓大蒜产品的深加工,拓宽大蒜的食用方法,在保证大蒜能够得到有效应用的同时,有利于大蒜的贮存、运输和应用方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脱臭干制大蒜加工成黑大蒜的加工方法,目的在于通过大蒜的黑制加工改变大蒜的口味,减少胃壁的刺激性伤害,提升生物有效成分,增强大蒜的保健功效,还有利于大蒜系列保健食品的开发和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脱臭干制大蒜的加工方法,其加工步骤为:

(1)选料:拣选鳞茎成熟、清洁、干燥、外衣完整、无破损、无霉烂、无虫蛀,剪掉根须的生大蒜头;

(2)烘灶干制:在烘房中采用半地下砌灶,下边升火,其上架以横木,再铺以苇席,在苇席上放置大蒜头,物料厚度为15-25厘米,用下边的火力加温,用火力控制温度在80℃-95℃,烘制150-170小时,烘制中每隔18-26小时翻料一次;

(3)剥皮:将步骤(2)烘制的大蒜取出,剥去蒜皮,得半干大蒜米;

(4)二次烘制:将半干大蒜米再次摊放于苇席上,摊放物料厚度为5-10厘米,用下边的火力加温,用火力控制温度在75℃-90℃继续烘制24-72小时,使蒜米含水量小于5%时,停止烘制,移出烘房自然降温至室温,即得脱臭干制大蒜成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绿之野生物食品有限公司;张志年,未经徐州绿之野生物食品有限公司;张志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95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